首页 电视剧 电影 综艺 电视栏目 娱乐资讯 节目表 手游
搜视网 > 综艺 > 一站到底 > 分集剧情介绍 > 分集剧情介绍

一站到底

评分:       主持人:

一站到底分集看点介绍

暂无剧情信息

一站到底20171002集剧情:《一站到底》高阶选手:人生中最重要的3件事

这场活动中,我们邀请了30位猿辅导2016、2017年考上清北的学霸学员们,来和四位清华北大的杰出校友做了一场交流。四位嘉宾的分享过程我们都做了录像,在这里和大家进行分享。

大家好。我应该在今天现场,包括工作人员中我觉得我都是最大的,我是1987年的,在座的是不是都是1997年以后的?有00后吗?上大学都挺早的现在,十七周岁。是不是主要是清华、北大的?有谁不是清华北大的?

我准备的主题是啥呢?今天咱们的主题是“自定义成长”。我准备的主题是叫“我认为的重要的事”。我不知道大家觉得重要的事是啥,是不是很多人已经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考上了清华北大?

我觉得我现在也是三十多了,三旬老汉,我在你们这个时候,差不多十二三年前,我也十七岁上大学,已经在北京十三年了。我来自河南省信阳市,老家是驻马店的。我在你们这个时候,刚上大学的时候,或者高中想考大学的时候,我觉得重要的事就是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之后,反而我不知道啥是重要的事了。

当时可能还幻想着当一个科学家,后来发现这个梦想,还没有破灭。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我觉得考上大学,好好上大学就是最重要的事儿。但是现在我三十岁了,我回想了一下,我不能说这个事儿不重要,但我发现,我忽略了很多更重要的事。咱们今天叫“自定义成长”,我相信大家觉得成长肯定不光是考试、考研,或者找工作,我觉得今天说这个有点小了。

像我总结了一下,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我认为的成长的重要的事儿有哪几部分呢?第一个是我认为一个世俗化的一个角度。有一句话叫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功。就是你早晨起来的时候,有一份让你愿意起床的工作;当你晚上日落的时候,有一个让你愿意回去的家。世俗层面当然很多人都会考虑一个是工作,事业,一个是生活、家庭,这两个事儿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当然等会儿这个事儿我先不展开讲,我希望把更多的时候留给和大家的互动里面。

当然大家现在的身份很多都是学生,所以离工作也好,离家庭,自己的家庭,不是原生家庭,可能有点远,所以可能大家感受的不是特别真切,这个等会儿咱们可以讨论。其实我想准备的一个更抽象,或者更哲学层面的一个事儿,什么是重要的事,其实我觉得,因为我学生物的嘛,所以我觉得我对这个生命还是有,不能说很深刻,比较多的思考。我觉得最重要的事就三件,但今天可能因为在这个,要过审,咱们就不聊那么深,其实就仨字。

大家都学过遗传学,可能大家都已经学了果蝇啊,什么各种性状的显性、隐性遗传啊。其实最重要的事就三件事,就是生、死、性,就这三件事。大家可能干得很多事儿让你不能说回避,就是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想这三件事。你们想的事儿、做的事可能也没有和这三个这么抽象的东西直接相关,但我觉得这三件事是我们无论你出身怎么样,无论你地位高低,无论你做什么,无论你学什么,你一生始终都要面对和处理的三件事。所以说我觉得在今天,咱们是,感谢猿辅导,咱们再说什么做题呀、考分呀、找工作呀,可能这个高度我觉得不够。觉得还是应该咱说点能说的,不能说不能说的。

大家可以再这个时候和身边的小伙伴们,一块也讨论讨论,自己也想一想。咱先从生开始说吧,生可以是live,你也可以是born,也可以是bear,你可以这个词,生物吗。不知道大家多少人看过余华的《活着》这个书,我觉得如果把全书浓缩成一句话,就是活着不为了啥,不为了什么意义,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这是我觉得这个书想表达的一个意思。

第二件事是死,其实如果把我们的思想比成一个宫殿的话,我们对死亡的态度其实在这个宫殿里占据着非常大的一个面积。但我们很多人不愿意很多,或者直面的去想它。我们一般选择的情况就是绕过它,我们不大会很,因为你想多也没用,你最后还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结果发现也没用,你不如好好的去生,好好地去过你的生活。但我觉得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个事儿,因为凡事有开始有终结,你最后会以一个怎样的状态去终结,我觉得这个是很值得大家去思考的。

当然这个事儿不是说有什么抑郁症这个事儿,但是这个事儿我觉得往深处想,我认为对大家是有好处的,你必须得,这个事儿想透了,能够让你感觉到这个死和生之间的这个意义。

第三个可能在今天不能够在摄像机前说太多。学生物的都知道,性,咱不是一个单细胞,或者是一个无性生殖的生物,咱们是灵长类,是一个有男有女的一个社会群体,并且我们灵长目一般都是群居的。这个事儿我觉得不能说怪教育体制,这个事儿的教育或者说咱们家庭的影响,或者成长中的磨炼,这个事儿其实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性不光是求偶,不是courtship,不光是求偶这个过程,性包括很多。

你看中文这个性它是一个竖心旁的,它代表的是你的一种特质,也不完全是代表你的性别。所以我今天想说的这三点,主要就是这三点,但是我希望能够以等会儿咱们对谈,这个提问的形式去说一说,聊一聊。所以今天我觉得节省时间,我先把这个抛砖引玉,把这几件事在大家的脑海里先埋一个小种子,然后等会儿咱们可以在几位嘉宾之间,或者咱们之间多碰撞,说不定能够产生一些新的头脑风暴的火花。谢谢大家。

问:什么习惯让你的人生获益最大?

刘也行:我觉得习惯吧,我能首先想到的是坚持多读书和运动,其次就是到本科毕业之后才养成一个习惯,我会愿意经常去跳出自己的圈子去和其他的工作或者其他的专业,或者其他的状态的人去沟通交流,就是聊天,这三件事吧。

问:怎样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刘也行:我毕竟还是年长一些,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我觉得普遍大家在高中或者是本科的时候,大家都不大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常态,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大概这么多学生,很多人有这样的问题。相反,很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不喜欢什么的人很少。因为大家以前的生活都太类似了。因为咱们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基本都是以升学为导向的,就是服务于考试,它不大会让你在另外的维度和层面上去思考或者体验更多的事情。

所以我赞同他们说的,就是反正多尝试,其实是知行合一,就怕是你自以为知道,不是怕你不知道。你干了和想了同时达到才是一个真正的好的状态。

如果让我来说,有一句话叫人一生有两个生日,第一天是你出生的那天,第二天是你自己突然明白,你是为什么而生的那天。但很遗憾,绝大多数人没有过过第二个生日,这个是事实,是现实。而你看你采访中,我也做过很多田野调查,很多中国的老年人,他们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问他为啥而活着,多数多数的人回答是为了子女,为了家庭,他们一生的意义就是把自己的子女,把自己的后代照顾得好一些,把自己的基因传播下去,从生物的角度来说。

要多尝试。只有你尝试了才会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适合和不适合,需要和不需要,这是我想说的。

问:如果想要大学或者大学毕业之后创业,他们需要做哪些准备?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好的创业的时间点吗?

刘也行:所以一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需要做什么准备,第二个是不是一个好的时间点。因为我看的确我在做现在这份工作之前,我在子公司的确是做VC的,就是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见过不少看健康类为主的,就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服务、生物技术的。但是我这行普遍的创业的,比互联网或者很模式创业的人要大,他们基本都是已经有博士学位,基本平均都是四十岁左右。但是大家刚刚走出校园,把创业作为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我们这个投资机构来说,如果要投的话,非常谨慎,因为失败率非常高。

所以我觉得要做什么准备呢?就像你不能为了认识一个人而认识一个人,你不要为了创业本身去创业。这个事儿真的是你想干的,我觉得你干没问题,你可以想一些办法把它干成。但是如果说是随着大流你就去做这个事情,没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观上、客观上的条件的话,我觉得还是谨慎。

如果回到说需要做什么准备的话,我觉得如果就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毕业,你可能只有二十出头,你创业的很多条件,比如说人力资源、经济资源、关系的积累方面可能很多人都是不大具备的,如果说需要做什么准备的话,你可能要提升自己,如果你要做技术驱动型的话,你可能要提升技术;如果你要做一个模式驱动型,或者其他需要社会关系的,你需要积累关系,有一些时候还要对接资本,这些都需要准备,它不是突然一下就到来的。

第二个问题是问现在这个社会适不适合创业,是好时候还是不好,让我用一句话来回答也很难回答,就是如果分析师的话是买持有还是卖。你让我分析的话,我把个人的主观判断,如果从资本来说,这是一个适合创业的时候,因为市场上是钱多,好的标的少,但是对你个人来说不一定。你愿意不愿意把你青春的这段时间花在你的这个事业上,你的这个公司上你自己得想清楚。

所以说我觉得如果不是你遇到一个你自己认为很笃定的一个机会,比如说像微软,像脸书,创业始终都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这个你得想清楚。做一个买卖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这就是我总结的。

问:你怎么看待加入社团和学生会?其实可能想问的就是我到底要不要参加这些组织?

刘也行:你看清华、北大的学生会还有点不一样,据我所知,咱们先不谈学生会,先谈自己怎么样去跟学生会之间发生的一些沟通、互动的关系。我做过辅导员,清华原来是不鼓励新生去参加学生组织,或者是各种各样的社团、学生会、团委或其他的组织,都不鼓励,但是也不是说严格的限制,他担心你无法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然后又花时间这在上面,就容易跑偏。

因为咱都是人属人科智人种,咱天生是一个群居的动物,但我觉得可能在座多数可能是独生子女,多少不是独生子女的?你看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少数不是。其实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家可能会有同学,但是你在更多的时间,就是课外时间,其实上课、上学的时候你也是很割裂的,因为你是在一个课堂上度过很多时间,其实你们互动并不多。

但是作为咱们这个物种来说,咱们是需要大量的和其他的同伴们互动。我觉得学生会或者其他种类的社团能够帮助你完成这方面的磨炼。刚才说过一个通用技能,就是很多通用技能是你在社会化的工作或者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不是你在天天看书、听课、做卷子积累起来的,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有帮助的事情。因为说实话,两个应用的通用技能,说和听,我觉得在我的标准下,即使是清华、北大的学生,多数人及格线都达不到,特别是清华的。

清华讲究行胜于言,就是干,把这个事儿干好,说还没那么重视。如果你参与到这种团体活动里面会发现沟通的重要性,就跟不是你一个人和课本、试卷死磕,这是你们一群人和一个事儿死磕,你们一群人在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协同的干一件事的时候,和你一个人干一件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层面上它还是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但是刚才问怎么看这个事儿,一言难尽。但是我觉得如果你学有余力,你有时间的话,我是鼓励大家去参与到集体活动里去的,因为能不断的收获到一段做事情的经历。更有价值的是,你也许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这在我的生命中,我觉得优先级是很高的。因为人一生,其实按照邓巴圈的说法,你就能记住一百五十个人。所以说你生命中出现的对你很重要的人,也许就是在你上大学的时候出现的,我觉得这个也是它其中的一个意义吧。

问:如果已经上了大学,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怎么办?

刘也行:因为在座的既有高中生,又有本科生。高中生的话还是可以建议你们在高考报志愿之前,对这个志愿专业背后的东西做一定的功课和了解,这个事儿如果你们自己觉得自己没有时间,我觉得还是自己做比较好,你也可以让别人帮你。现在其实是一个产业,这是一个生意,是一个很大的生意,就是志愿填报。

本科的时候你可以转系,但是这事儿我觉得据我了解,清华、北大转系其实难度也挺大的,要求你GPA很高,你能转之后双向选择,你选择系,另外系选择你。当考研或者保研也能帮助你变换专业。我觉得其实还是,这都是表面现象,深层的东西是你怎么判断你喜欢或不喜欢,这个是需要你自己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你自以为喜欢另外一个专业,你换了,换了又不喜欢了,怎么办?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创业吗,刚才说叫小步快跑,勇于尝试,你还是得自己亲自扎进去去学,去做,你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对客观的事物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所以如果你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像我自己的专业我其实是很喜欢的,但是最后我发现并不喜欢科学研究这个工作,这不矛盾。

现在我的工作也会用到大量以前我学到的知识和积累起来的方法论,这个都不矛盾。所以说即使不喜欢你也别慌张,你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花更多的时间去尝试,去努力,我觉得这是你的办法。而不应该做的是沮丧、担忧,这个是从客观上是意义不大,帮助不大的。




>下一期(20171009):《一站到底》王旭珊:扬子晚报称其最会说话的女生

<上一期(20170925):战友送惊喜 退伍军人热泪展真性情

一站到底讨论区

    暂无话题信息

一站到底剧照

更多>>

关于搜视网  |  招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诉  |  合作伙伴  |  EPG数据服务  |  帮助中心  |  最近更新  |  最新专题

© 2004-2022 tvsou.com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154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