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书香第二季分集看点介绍
一路书香第二季20190117集剧情:“一路书香”行读小组穿越千年丝路 抚忆往昔话敦煌
tttttttttt
1月17日(周四)晚21:15,由中国农业银行作为节目行业合作伙伴的《一路书香2》第七集将在凤凰网、深圳卫视播出。
在本集节目中,《一路书香2》行读小组与嘉宾李光洁一路辗转到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敦煌。在大漠之上、莫高窟前、月牙泉畔,他们沿着往昔岁月的痕迹,共话敦煌的别样魅力。
行读小组首先要追寻的,正是中国西部甘肃群山中的一座万年钟。这座钟已经运转1600多年,依旧生生不息。1600多年以前,云游僧人虔诚匍匐,在石壁中开凿石窟用以修行。这小小一方石窟,就这样被后来者相继效仿,历经千年,融汇成了中华艺术的极盛代表,丝路上的时间记录者——莫高窟。
这些传世珍宝,来自于千百万无名工匠的心血雕琢。他们的每一刀每一笔,都融进了历史,却从未堙灭于历史,而是铭刻在了这座万年钟上。向这1600多年间到访的每一个人,诉说着往昔的繁盛与荣华。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作为曾经丝路上连接中西亚的枢纽,如今的敦煌虽无盛大景象,但仍能从一砖一瓦中,流露出盛唐时期的壮阔与繁华。
商贾云集,贸易兴盛。作为长途跋涉中难得的休憩之所,无数人在此修窟造佛,祈求心灵的安宁。敦煌壁画是中华艺术上最绚丽的一笔,其色彩之丰富、人物之传神,体现着盛唐画匠们的绝妙技艺,与华夏艺术的独特韵味。文涛一行来到复刻洞窟,仔细探寻壁画中的奇妙历史。
绘画记录的不仅是时代艺术的发展程度,也真实再现着历史中人物的日常生活。而除了绘画,敦煌所出产的上万件文物与经卷,更是造就了“敦煌学”这一独立学科,吸引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兴趣。
领略完精妙绝伦的莫高窟壁画,文涛一行寻觅着戈壁滩中的生命之源,来到了美丽的月牙泉。宁静安谧的一汪泉水,亦是沙漠画布上最珍贵的一抹颜色。
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戈壁,是壮阔而孤独的。想到古时从中原跋涉至西域的商旅驼队,李光洁感慨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样的信念才能支撑着人们走完这漫长旅程。文涛提起玄奘《大唐西域记》,书中所记玄奘冥冥之中受到指引,在濒临渴死的边缘突现月牙泉。童頔直言“信仰太重要了”!
文涛一行登上鸣沙山,方圆百里毫无人烟。当周遭一片寂静,直面自己往往更加艰难。撇开闹市喧嚣,行走于无垠沙漠中的每个人,大抵都需要强大的信念去踏出下一步,在孤独中品尝自我、面对自我。
干涸沙漠中的一汪清泉,其源头居然来自祁连山融化的雪水。文涛一行走下鸣沙山,与等候在月牙泉畔的葛承雍老师会和。作为党河分支的月牙泉,和旧时河西走廊的绿洲敦煌有何联系?葛承雍老师一一揭开绿洲生命之源的神秘面纱。
荒凉的沙漠寸草不生,但历史上居然曾是万国博览会旧址?古时敦煌的繁盛至今仍在现代城市留有点点滴滴的遗风。行读小组随后来到敦煌山庄,在略有古拙的大厅中,共话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历史上对于发现敦煌的“王道士”此人,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葛老师与文涛老师各执一词,但在文物保护一事上却达成共识。丰富多彩的华夏历史,需要被妥善地保护与传承,才能更好地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让后代有机会去了解、去接触、与品读这些文物,才能让厚重深远的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时过境迁,莫高窟经历千年气度仍在。《一路书香2》行读小组将继续敦煌之旅,与这座旧日的繁华都会,继续这场跨越千年的行读对话。
rnttttttttt
-
一路书香第二季讨论区
暂无话题信息
-
推荐资讯
-
一路书香第二季剧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