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升
英文名:
国籍:
民族:
身高:
出生地:
出生日期:
职业:
毕业院校:
rn张耀升(1975年-),台湾小说家。20位40岁以下最受期待的华文小说家之一(联合文学)。曾就读中兴大学外文系、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研究所,就学期间获得全国学生文学奖、中央日报文学奖、台中县文学奖、时报文学奖小说首奖,于2003年12月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缝》,2011年8月出版长篇小说《彼岸的女人》,除小说家外尚有导演、电影编剧等影像创作者身份。 张…
展开
rn 张耀升(1975年-),台湾小说家。20位40岁以下最受期待的华文小说家之一(联合文学)。曾就读中兴大学外文系、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研究所,就学期间获得全国学生文学奖、中央日报文学奖、台中县文学奖、时报文学奖小说首奖,于2003年12月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缝》,2011年8月出版长篇小说《彼岸的女人》,除小说家外尚有导演、电影编剧等影像创作者身份。 张耀升的文学创作以小说为主,其短篇小说〈缝〉曾改编为公视人生剧展《我的阿嬷是鬼》,由王启在导演,李秀、陈霆、高宇蓁等主演。 除写作之外,张耀升曾于2010年执行云门舞集流浪者计画,至日本在地旅行三个月。依据日后访谈,张耀升表示流浪是他重返文坛的一个重要关键,《彼岸的女人》草稿即是在东京写成。这段时间他不看台湾的新闻、不了解台湾的消息,跟台湾的状态整个脱节,却反而回到了写作的初衷,他意识到台湾的问题必需站在台湾以外的地方才能看清楚,他先在东京待两个礼拜,接著去北海道的最北端稚内(真的是最北,再过去就是莫斯科),抵达国境之北后,也像抵达某种边界,流浪结束前,他完成《彼岸的女人》初稿,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作品,距离上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短篇小说《缝》已相隔八年之久。其硕士论文为《杨德昌风格叙事事件:杨德昌电影研究》。张耀升对于影像创作有高度热情,取得硕士学位后又报考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研究所,并进入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研究所(硕士)。 近年开始从事编剧及影像创作,同时也在一些台湾独立製片的电影中担任演员。影像作品包含与黄靖闵共同执导的剧情短片《鲜肉饼》,改编自同名时报文学奖首奖小说的动画《缝》,公共电视电视电影《托比的最后一个早晨》。张耀升的小说曾获得时报文学奖首奖等台湾各重大文学奖,影像作品曾入围金钟奖、金穗奖、台北电影节以及香港、希腊、美国等各国际影展。张耀升的影像作品被认为在主题与意识上具有人文反思的文学性,除了文学作品影像化之外,也致力于阅读推广,为了突破地域限制,改善偏乡阅读,拍摄製作阅读教学影片《阅读世代》,藉由影像带领观众回归文学阅读,并与伊格言、陈栢青一同参与线上电子杂志《外边世界》,每月共同撰写一个专题,开设电影专栏「黑是最温暖的颜色」。rn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