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喜剧》郑多多比孙同垃圾一些,毕竟孙同还是告诉了高璐真相
首先,《半个喜剧》电影结束后给了我很多反思:生活中来来往往很多人,时间久了,我们对一些人的印象也不是那么深刻了,但是它确实在一段时间里,教会我们明白很多道理。吃亏了就吃一堑长一智,做错了就记下来,以后改正,因为自己某些缺点而导致关系破裂,也应该长个记性,没有什么能不能改?只有愿不愿意改。如果因为别人的错误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我们也没必要太过纠结和纠缠,大路宽敞,自尊自爱,不要回头。好像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模糊,生活到最后只变成了一个选择题,选错了,学到了什么?选对了,得到了什么?选好看的姑娘,选善良的姑娘,选有北京户口的姑娘,选没有北京户口的姑娘,选工作,选子,选爱情。有部分人可以挑挑拣拣,可以选择生活。也有一部分人只能被生活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可以选择生活的那一部分人,但每个人的选择也都没有对错,也都是冷暖自知。我不说他心里怎么想的,剧中没表现得我不去猜测,但是这些他明确做过的,这有什么可以洗的吗?
如果你要说这个问题没有解,那我说说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我会先去严厉的警告郑多多,让他不会再有第二次,并且告诉他再有一次我就会去告诉高璐,如果他改不了,那我就会去告诉高璐,不管结果是什么,至少我尽到了朋友的本分。如果高璐这个位置上的人不是我朋友,那郑多多怎么样随便他,我会帮他打掩护,因为郑多多是我朋友而另一个人不是。也因此,孙同回答不了高璐那句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我太心疼高璐了。结婚当天发现最好的朋友和最爱的人一直都在合伙欺骗自己,其实就算不是这个时间,这个事情也足够让人心疼的了,也因此,孙同同样很难回答郑多多的那句你为什么毁我,因为他跟郑多多保证过了,结果却是这样一刀被刺。我不站在道德高地上去批评什么,我甚至能理解生活和现实的压力造成了这些,但是仅从选择朋友的角度来讲,我绝对不会选这样的人做朋友,而且会深恶痛绝的唾弃他,那么,作为朋友的角度,站在高璐的角度来看,我喷一个这样的朋友,有问题吗?
当然,单纯行为来比,郑多多还是比孙同垃圾一些的,毕竟孙同最后还是告诉了高璐真相,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所有的给孙同洗白的回答里都没有考虑过高璐,都选择性的忽视了孙同对于高璐,对这个他喜欢的人,他多年的老同学一直信任他的人所做的事情,为了自己的前途就可以看着自己的朋友同样也是自己喜欢的人踏入火坑,这样的人可能是个未来枭雄般的英雄少年,但你要说这踏马也是普通人的做法,那你们是有多么孤独啊,这个社会是有多么不相信感情啊。最后,电影快结束的时候,看到了几个北京国贸的镜头,土村如我,之前去过一次,看了几件衣服和几件的标价,就开始麻痹自我选择性失明了...觉得北京真是一个让我又期待又害怕的城市。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