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因为译名险些被错过的神作
提起战争,这部电影不由得让人想起前一阵子大热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两部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如果连着看完这两部电影,想必给人的冲击力会更大。战争片的一大亮点就要数战争场面的刻画了,《血战钢锯岭》毫不吝惜残酷画面的描写,纷至沓来的爆头、炸飞、血肉模糊、缺胳膊少腿丝毫不给人喘息的机会,再加上我看的是4DX版本,从上战场开始,椅子就没消停过,各种摇摆、震动、气味喷雾,把活生生的战场摆在了你的面前。没有丝毫美化,也没有丝毫怜悯,这才是战争本来的样子。网上的影评清一色的都是“主角开挂了!”的确,如果这是个虚构的剧本的话,编剧大概会被喷死,而观众也只会抱着看“抗日神剧”的心情看完整部电影。讽刺的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甚至经过导演的刻意弱化,目的是让它在大荧幕上显得更加“真实”。电影结尾的字幕说道斯一共在钢锯岭救下了75个人,实际情况是,他根本没数过自己到底救下了多少人,75这个数字只是在与上士商讨后,折中统计的结果,实际人数,可能比这还要多。但这一切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已经足够觉得扯淡了。导演没有讲任何大道理,没升华人性,甚至更没有刻意灌输美国的英雄主义价值观,他只是把事件原原本本地拍了出来。这个故事无关人性、无关信仰,甚至与整个战争的大环境也没有关系,对于道斯而言,他只不过是在履行作为战地医生的职责。更多的情感,其实在电影之外的地方,而只有活着的人,才有机会去讲述。大概每个人都体会过自己与其他人格格不入的感觉,但大部分人选择了改变自己迎合他人,我们不想让自己变得另类,我们有时候甚至会抛弃自己的价值观。在战场上,“不携带武器”这个选择,不仅会让自己,还可能会给战友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可道斯还是选择一条道走到黑,即使面临军事法庭的审判,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原则。如果道斯因此丧命,他也只不过是这个世界上千万个疯子中的一员,没有人会记得他。可道斯偏偏活了下来,还孤身一人在流弹飞驰的战场上拯救了75条生命。士兵们从一开始因为他不愿意拿枪而叫他懦夫,甚至去殴打他,到最后没有道斯的陪伴就不愿意作战,甚至无视指挥官的命令,等待道斯祈祷结束以后才上战场的情感转变,其实来源于士兵内心深处对善良的小小渴望,尤其是在毫无善良可言的战争中,一个不携带武器救死扶伤还能毫发无损的战地医生,几乎就是神明的化身。没有人渴望战争,所以,如果能与这样一位“纯善”的人为伍,即使枪林弹雨,也愿意继续冲锋陷阵。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