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变形记》为什么家长更应该看?
《青春变形记》(Turning Red)是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电影,该片由石之予执导,Rosalie Chiang和吴珊卓参与配音,于2022年3月11日在北美上映。
这部电影塑造了非常典型的亚洲家庭,电影里的中式家庭,或许你也遭遇过,也许你也听说过,如果你只是听说那就比较幸运了。无意中看到这个电影,中文片名估计劝退了很多朋友,可能会以为和芒果台多年前的综艺《变形记》有关,其实内容还真的都是关于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只是这部作品特别温暖和有趣,有爱,有情,用另一种方式演绎了东方传统教育。
在《青春变形记》中,祖先新怡的红熊猫故事带有一些西方眼中的东方神话色彩。这里有一本书推荐给华裔家庭阅读:Where the Mountain Meets the Moon《月夜仙踪》这本书于2010年荣获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并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版。书中同样是女孩子作为主角,在龙的帮助下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用西方思维把传统中国神话故事的小说编绘成一个新故事,神话故事元素有牛郎织女,龙和玉兔等等。既是原创,又承袭传统。这样具有西方思维的神话故事和电影,十分推荐给家长们陪伴孩子阅读和观看。来培养文化heritage的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月夜仙踪》的主人公Minli和《青春变形记》的 MeiMei 一样,踏上寻找自我之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一个喜欢抱怨,永远无法满足的妈妈。
同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换到家长的视角,父母们也会无一例外的觉得,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就变得固执、任性,甚至是“学坏“了,于是陷入了无限焦虑。双方压抑已久的一场情绪大战,一触即发。就像《青春变形记》的故事高潮里,妈妈Ming恼羞成怒的来到演唱会现场找MeiMei,而MeiMei也终于爆发了,说出了那句:“我不再是你的乖乖女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都会有一个阶段发现孩子变了,变得没那么听话乖巧。这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叛逆只是表象。孩子在不断成长的相应阶段,需要的爱也是不同的。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也就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其中包括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当孩子们感觉到自己的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被不公平的对待,他们很容易和父母产生矛盾,产生观念上的碰撞,有着激烈的情绪反应,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开始自我封闭和家长冷战。
《青春变形记》的华裔导演石之予来自典型的加拿大二代移民家庭,她在采访中说,故事中妈妈躲在树后,偷看女儿上学的情景真实发生在她身上。在《包宝宝》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时,她感谢父母作为她的缪斯,并呼吁大家要把故事大胆讲出来。理解自己的父母,尊重自身的文化烙印本身就是一种自信。东西方教育中的不同元素,其实也并不冲突。我们需要鼓励身边的亚裔孩子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把自己的困惑和声音更多的表达出来。成长对于孩子和家庭来说,都是苦乐参半的。无论是《包宝宝》还是这次的《青春变形记》,都在传达一件事:给予适当的爱是尊重。《青春变形记》让我们看到,不仅仅是孩子需要学会和小熊猫——也就是自己的情绪共存,家长同样也需要学会管理情绪。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亲子关系也是一样,在不同的阶段,沟通方式也需要转变,当父母放下权威,孩子理解父母,双方才能相互帮助一起成长。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