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之后的失落,就指着这部美剧扛了!
好吧,即便不甘,春节长假也结束了。接下来,只有鼓起十二分精气神,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但是,好想继续休息啊!
那么,长假之后的失落,该如何抵挡呢?
或者,一起看部好剧?
好消息是,最近的好剧真的非、常、多!
特别是美剧,相较以往冬季档的惨淡清冷,今年各家电视台好像把力气全攒到了年初。
之前安利过的Starz电视台旗下的科幻剧《相对宇宙》算是一部,还有一部,由TNT电视台制作的,号称其有史以来最砸钱的新剧,也同样值得在这个长假刷一刷。
我说的就是这部《沉默的天使》。
豆瓣评分8.3分。
《沉默的天使》改编自Caleb Carr所著的同名小说。在1994年,小说问世之初,还没来得及上架的时候,好莱坞就花了数百万美元买了故事的翻拍权,想要拍成一部商业巨制。
然而版权辗转二十多年一直没能问世,直到近几年美剧的崛起,才为这个故事提供了实现影像化的另一个机会和出路。
作为一部限定剧,《沉默的天使》拥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896年的纽约,剧情围绕着一连串的男童妓被害事件展开。
剧中的几位主角,建立了一个秘密调查小组暗中调查,试图抓到这个被称为纽约有史以来第一位连环杀手的罪犯。
调查小组的成员,包括资深的精神病学专家拉兹洛·克莱斯勒(Laszlo Kreizler)博士,由出演过《无耻混蛋》和《美国队长3》的丹尼尔·布鲁尔饰演;
就职于《纽约时报》的插画师约翰·摩尔(John Moore),《美女与野兽》中的“加斯顿”卢克·伊万斯出演这个角色;
达科塔·范宁饰演的莎拉·霍华德(Sara Howard)是第一位在纽约警察局担任要职的女性,彼时她是警察局长的秘书,而日后她也将成为美国首位女警探;
以及从事法医工作的卢修斯·艾萨克森(Lucius Isaacson)和马库斯·艾萨克森(Marcus Isaacson)两位犹太兄弟。
这五个人对案件的侦破进行得异常困难,因为他们不仅要面临社会各方的偏见与误解,还要化解来自腐败警察的种种阻挠。
《沉默的天使》在国外播出后,在口碑方面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烂番茄网站上的专业影评人给出了57%的不及格的新鲜度,但剧集的爆米花指数却有并不算低的79%;
同样由影评人评分的MTC网站上,本剧的分数也是61分将将及格,但是偏观众向的IMDB给出了7.8分。
显然,这部TNT电视台的开年大剧,是更讨观众欢心的作品。
而这其中的原因,我想还是在于剧集本身的悬疑感。从悬疑的角度来看,《沉默的天使》也的确是合格的。
从第一集的第一幕开始,剧中连环杀人案的惊悚氛围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街道幽暗处,溢血的残肢静静躺在雪地上。走近的警察一抬头,鲜血滴落下来。
随后犯罪现场被真正揭晓的那一幕中,被残忍杀害的男童妓的尸体更是惨不忍睹:脖子被割破,眼睛被挖去,肚子被剖开,画面血腥到不忍po图。
这起恐怖案件的引入,只花了不到15分钟。《沉默的天使》的故事,从一开始就被如此的氛围所笼罩,“谁是凶手”这个终极悬念,也构成了剧集的外在驱动力,撬动着人们继续看下去的好奇心。
而连环杀人案的侦破过程,也很有看点。
调查小组在探案时,采取的是当时并不被人认可的心理学和法医学,辅助推理与侦破。
比如,克莱斯勒博士通过作案手法的相似之处,认定几起男童杀人案,属于同一个人作案。
又比如,我们在犯罪现场调查的场景中看到的必不可少的物证之一,指纹,在当时也并不被警察接受。
而担任法医的艾萨克森兄弟,却坚信指纹的神奇力量,他们通过犯罪现场中指纹的瑕疵和痕迹,发现凶手的手部特征,并缩小了整体的嫌疑范围。
这种时不时穿插科普知识的“学术型破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去年大卫·芬奇执导的那部《心灵猎人》。
但看过《沉默的天使》后,更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另一部悬疑美剧——马修·麦康纳和伍迪·哈里森主演的《真探》第一季。
《真探》首季的导演凯瑞·福永,也恰好是《沉默的天使》制片人之一。
《沉默的天使》筹备之初,福永执笔了剧本的初稿,但由于档期的问题,他没有继续担任剧集导演,退而以制片的身份,继续参与制作。剧集的导筒,则转交给了曾执导过《堕落》《伦敦谍影》等英剧的雅各布·维尔布鲁根。
因为福永的加入,《沉默的天使》在叙事和美学风格上,与《真探》第一季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看过已经释出的前四集的剧迷,应该能感受到这部剧在叙事节奏上的一大特点,慢热。这一点就很像因为节奏过慢而显得并不“亲民”的《真探》。
《沉默的天使》涉及的人物繁多,线索复杂,故事的视角经常在不同的角色间来回切换。尽管剧情细碎,但每条语焉尚且不详的支线,似乎都埋藏着一股后劲,等着在未来合适的时机与主线融合,一同爆发。
所以对于这部剧日后的走向,还是可以抱有一些期待的。
另一方面,《真探》中阴郁幽冷的氛围,也隐现在《沉默的天使》的每一帧画面中。前者描绘的那个萧条、破败、迷离和神秘的美国南方,到了后者中,虽然换了时代和地点,但那种颓废与清冷感,却是相承的。
剧中的纽约,经历着疯狂而野蛮的镀金时代,工业革命拉扯着社会经济与城市景观的进化,钢筋水泥开始蚕食天空和土壤。镜头下的这座城市,潮湿、阴暗、泥泞,充满寒意——与其说这是世纪之交的纽约,它更像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
当然,这种背景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剧集幕后的制作团队。事实上,《沉默的天使》在这方面完全可以代表好莱坞电影以及电视领域,在当下最高的水准了。
剧集的道具师来自《广告狂人》,场景设计师来自《被解救的姜戈》,而服装设计师迈克尔·卡普兰(Michael Kaplan)则参与过《搏击俱乐部》《星球大战》和《银翼杀手》等经典作品。
主创们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建立起一个360度可供拍摄的纽约,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都能捕捉到工业社会的原始气息。
虽然剧中的案件是完全虚构的,甚至所谓的犯罪心理学以及法医学的起源,也并不是剧情所描述的那样。但服化道的逼真,让很人对认为,这部剧讲述的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案件。
包括故事中出现了很多真实人物——比如时任纽约警察局长,后来成为美国第26任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以及美国大资本家P·J·摩根——也让人怀疑这是一个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的,不为人知的,童妓版的“开膛手杰克”案。
时任警察局长的西奥多·罗斯福
尽管《沉默的天使》悬疑推理部分,夹杂着虚虚实实的故事。但剧中呈现的纽约社会,却异常写实。
原著中,Caleb Carr在破案主线外,以其历史学家般的充沛知识量,以及社会学家一样的敏锐度,撕开了19世纪末纽约的许许多多的社会症结。而剧集也继承了原著中种种相关的探讨。
故事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纽约底层阶级的群像: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身体的男童,穷到十几个人住一间屋子的非法移民,以及被父母放置屋外任由老鼠啮噬的婴儿……这些,都构成了社会最黑暗和恐怖的一面。
而一转眼,上流社会的人们正穿着华服享受高雅歌剧,珍馐佳肴。
华宅外,穷苦的孩子被真实的谋杀阴影所笼罩,而华宅内,富人们用杀人游戏来消遣娱乐。触目惊心的两极化现实,也为黑暗城市中的道德与人性的失序埋下了伏笔。
女权主义也正在悄悄苏醒。大街上奔走着争取投票权的妇女,职业女性也开始逐渐涌现出来。
但在十九世纪末遵循着严格性别分工的纽约,职业女性遭遇到的,往往是不理解与不尊重。达科塔·范宁的角色,作为第一个在纽约警局任要职的女性,经常受到同事的挑逗和轻视。
甚至在当时的社会,作为女人本身,就意味着要忍受束腰以及来自男人的物化的眼光。
在这些探讨之下,《沉默的天使》由引申出更加深层的人性思考。在我看来,这部剧最终探索的,是和《心灵猎人》相似的母题:精神病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谈到这个问题,就得先说说这部剧的剧名了。《沉默的天使》英文原名叫做《The Alienist》,每一集片头,都会出现几行字幕进行解释:
“19世纪,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被认为是脱离了他们的真实本性,而研究他们的专家就被称为‘The Alienist’”
在当时,精神病被认为是脱离于天性的存在,然而剧集却一直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
剧中出现了种种拥有精神障碍,不被亲人和社会所理解的“病人”。比如喜欢穿女装的男孩,走在街上遭人咒骂;
喜欢自慰的女孩,被牧师建议用水蛭来清理身体中的恶魔。
无论是异装癖还是性觉醒,这一切在精神病医生克莱斯勒博士看来,都只是天性的释放。
可美国是一个由清教徒建立起来的国家,人们倡导的,是禁欲的宗教原则,这也成为每一个人必须遵守的生存准则。
宗教塑造出一种理想化的人格标本,于是人们认定那些所谓的”精神疾病“是脱离本性的。但实际上,那些阉割欲望的教条,可能才是真正不人性,不真实的存在。
就像克莱斯勒博士的饰演者丹尼尔·布鲁尔所说的:“我们所有人都有隐藏的秘密和邪恶的一面。我想这也是我们如此痴迷于那些关于连环杀手的故事的原因,毕竟那些故事虽然神秘,却非常符合人性。”
剧中的每个人也都被赋予了某种程度上的恶与暗的印记。克莱斯勒博士自私地通过挖掘他人内心的创伤,来获得破案的思路,
教导孩子吃饭前要洗手的黑人车夫,内心却始终无法忘记杀人嗜血带来的愉悦感。
而克莱斯勒博士的这段话,似乎为剧集那个终极疑问,提供了一种解读:
“我觉得我们都有犯下残忍罪行的潜质,我们只是需要合适或不合适的时机。”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这部剧集真正有趣之处,并非缉拿真凶的破案经历,而在于对每个角色更加丰富、深邃的本性的挖掘过程。
克莱斯勒博士以共情的方式去揣测犯罪心理,很容易走上“深渊凝视”的道路,被对方的黑暗所吞噬
所以前半段一直在进行探案解谜等等本格推理程序的《沉默的天使》,其实本质上是一部社会派的悬疑作品,而这种揭示人性与社会的趋势,也会在未来的剧情中,越来越被强化。
但不管是本格派还是社会派,这部剧对所有推理悬疑迷来说,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