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我们仍可期待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2-07-28 15:03
为什么说是悲剧?因为在这部影片中,基丁老师最后因不公正的裁决离职,满腔热忱的尼尔最后怀揣悲愤而死。可为什么又说蕴藏希望?因为即使是影片中遥远的、古老的从前,即使是严苛刻板的精英式教育学校,也有这样勇敢、热情的人们。而就算最终离去,他们仍点燃了托德,如同在滔滔洪流中撑起一点星火。个人抗争时代,就像蜉蝣撼大树的自不量力,但熠熠生辉的他们,基丁先生、尼尔,还有最后站在课桌上宛如巨人的同学们,他们让我们相信,每个时代既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基丁先生让我想起其他影片中那些让人钦佩的老师们。他们擅长不同的科目,运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课堂都同样充满活力,他们对教学、对学生的热爱同样真挚诚恳。基丁老师将经典的诗歌戏剧作品烂熟于心,将自己对于诗歌的热忱带入课堂,这样热爱自己所教内容的老师,还愁无法感染学生吗?爱己所教,教己所爱,是打开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比较有争议的是,基丁老师究竟是否该为尼尔的死担起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症结还是基丁老师对于学生们的了解不足。尼尔的家庭情况,以及他从小保持到大的“好孩子”角色,都注定他无法像现在的父子相处一样和爸爸谈论他的热爱和梦想。但基丁老师并不知晓这一点,所以在面对尼尔的迷茫时,他作为老师没能给出真正有帮助的建议。我想正是因为这样,他对校方不公正的处置的毫无怨言也得以有了解释,因为他对于尼尔的死亡,始终是怀有悔意与愧疚的。学校的校长在与基丁老师谈话时说了这样一段话:“送他们上大学,其余的就不用管了”。了解学生境遇的老师对学生的苦恼漠不关心,真心对待学生的老师却对学生真实情况知之甚少,如此教育,属实可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