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泉溪暖》‘家’字型平安建设管理体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建立了‘众’字型矛盾排查调处网络、‘家’字型平安建设管理体系。”高淑贞说,在党员活动室设置了展板,全村每个党员的名字、要发挥的作用都标注在展板上,向村民公开;制定了“党旗飘飘映四邻、
四邻联动党放心”和亮出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等工作机制,创造性地实行“捆绑式、积分制”考评办法,把每个党员家属的表现也列入党员个人积分,每半年组织街坊四邻对“党员家庭”进行民主评议,让党员家属参加党员点评活动,起到了“一人带全家、全家带四邻”的效果。党建工作理顺了,班子威信树起来了,村“两委”就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改善民生上。首次“摸家底”时,高淑贞发现三涧溪村虽有不少企业,但村民长期拖欠承包费,更有甚者直接将资产视作私有,承包费拖欠累计30多万元。高淑贞以“今天”为界限,对以前拖欠的承包费暂作挂账处理,保留收回权利;对之后承包费要求每年一交,违者断水断电。欠账户在内心觉得占了便宜,自觉交齐了之后的承包费。高淑贞的治理方法无疑充分考虑了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
“紧跟政策,借力使力”,高淑贞充分把握政策机遇的方法同样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她反复研读每年春天公布的中央1号文件,从字里行间寻找发展机遇,是春天里的早行人。“要致富,先修路。没有资金,我先带头,把房子抵押贷款,用信用担保借钱。”高淑贞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为保证工程质量,村“两委”成员天天顶着烈日在现场监工,嗓子发炎说不了话,就在纸上写字跟施工方沟通……修完路,村“两委”又想着让村民喝上自来水。由于村里私搭乱建严重,自来水管道没法走,村“两委”就率领党员干部到群众家里做工作,直到群众点头为止。就这样,一条条民心路修好了,一座座连心桥架好了,一股股甘甜的水在党员干部和百姓群众之间清澈地流淌……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为了强村富民,抓住济南大力抓招商引资的机会,积极申请上级党委政府利用村里空闲地规划建设了章丘城东工业园,引进70多家企业。”人心齐了,高淑贞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增收致富上。三涧溪村80%的青壮年劳力在园区及周边务工创业,一年为村里群众创收5000多万元。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