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人生如戏,身不由己——愿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
人生如戏,身不由己.当第四面墙被打破,这是一段人生还是一出好戏,又有谁能分得清?身边人都是过客,一段旅行结束,只有自己仍然是自己。这世界本就不真实,人生到底是什么?
这世界太过真实,朋友会散场,爱人会自私,亲人会离开。我在这部影片里看到三种“情”。一种是店家与楚门的友情,他希望他走出去,所以坦诚相待,不惜违背演员的剧本。一种是楚门和罗兰的爱情,她希望他能自由,所以独闯片场,不惜被当成疯子带走。一种是导演对楚门的亲情,他希望他被保护,所以监视半生,不惜资本与法律代价。想特别说说第三种。浏览影评发现,第三种观点其实很少见,基本没有,“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还是想说一说。现在真的有很多“以爱之名”的“绑架”,“我这是为你好!”之类刺耳的话让我们动弹不得,猝不及防,导演对楚门的“爱”,就是典型的“绑架”。他认为让楚门在这个“舒适圈”里,被他操控,成为他赚钱的工具,最终一举两得。
特别喜欢一位知名电影博主评价《寄生虫》时的一句话:“她不是一个缺爱的人,但她是一个被爱毁掉的人。用在楚门这里不能说完全合适,但至少还算可以当代人不管哪一辈,真的很需要思考:你爱的人你要保护的人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而不是你认为对的强施于他。冠以“爱”之名的绑架,我们承受不起。很多人说人生之所以叫人生,不是戏剧,就因为人生不是剧本,没有反复推敲的戏码。但我更愿意相信:人生就是一场好戏编剧是你,演员是你,舞美是你。只是很可惜:导演不是你。仔细想想,好像这部剧的导演不是自己也不错,毕竟初来乍到,茫茫黑暗中可以没有一盏灯,但至少得有一把蜡烛。楚门测试身边人,店家也好,爱人也罢,第四面墙终究会被打破,看到这些,有些人会说楚门虽然“可怜”,被欺骗了这么多年,身边人没有真感情。可是我觉得,身边人,其实“有情”。有个词叫“人之常情”,没错,是人都有感情。我很喜欢的一个场景是店家老板和楚门夜晚谈话的那一段,从电影本身来讲,那个演店的演员微表情很动人,是能钻进观影人心里的“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好像一生都身不由己。”你能说他对楚门的友情是假的吗?我觉得不可以。只能说,是先表演,而后逐渐“动了情”…可是楚门作为成年人,成年人的世界,不都是这样吗?又有什么“不真实”呢?“成年人”这三个字,好像就代表“身不由己”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