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你真的看懂了吗?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谈论《海上钢琴师》要表达的是什么。有人说托纳多雷只是热衷于刻画这样一个只存在于远航路上的天才艺术家的灵魂,也有人认为1900在下船时候的望而却步,早已透露了导演对于现代文明的戒心甚至否定。这个问题自然是见仁见智,但相信每个人在时隔多年之后再度观看,都会有新的看法。就我个人来看,其实影片的片名早已可见端倪,“海上钢琴师”从来不是这部电影唯一的名字,它还有一个名字——“The Legend of 1900(1900的传奇)”。1900是什么年代?是20世纪的揭幕。1900的传奇,就是20世纪的传奇,它始于金碧辉煌的爵士时代,经历了生灵涂炭的战争年代,终于壁垒分明的冷战时代。片中1900所在的游轮上,每一次航行,都在第一个看见自由女神像的幸运儿高呼“America”的呐喊中结束。每一次航行,都是一次通往所谓自由、繁荣的“美国梦”的航行。菲茨杰拉德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而1900就是这个时代路上的见证者。1900害怕城市?这种消极视角,是否可以理解为导演对于现代文明的反思?钢筋水泥的城市是“只有上帝才能够弹奏的钢琴”,渺渺众生一旦投身其中,必然会在扬名立万的机遇和成王败寇的风险之中追名逐利,慢慢地迷失自我。如今看来,《海上钢琴师》中通过1900透露的对于现代文明的思考,似乎颇有先见之明,导演早已看到物质生活背后的精神空虚,而1900对于城市敬而远之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则是对于充满冒险精神的“美国梦”的一种质疑。这样一来,我们似乎可以理解这部作品为什么在国内影迷群体中早已“封神”,但在国外的诸如IMDB这样的评分网站上并无国内这般崇高地位的原因了——毕竟有几个人愿意听大实话呢?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