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4年,一开播就强势「霸屏」,这部国产良心剧终于火了!
说起谍战剧,有一个人一定绕不过去——
柳云龙。
作为“谍战教父”,柳云龙的《暗算》开创了谍战电视剧的热潮。
他低调,奢华,有演技,很多人称看他演戏就是享受。
而最近一部由他自导自演的“新剧”终于开播了,从年末到年初,最近的黄金档收视率前两名都被它包揽。
没错,谍战剧「霸屏」的日子又回来了——
《风筝》
柳云龙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作品并不是很多。
比起那些小鲜肉小花动不动就承包话题榜来说,柳云龙的出镜率实在是低。
虽然没有数量,但却保证了质量。
甚至还有人说后来的《风声》就是影版的《暗算》。
此后柳云龙算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类型。
谍战剧角色需要的沉稳和干练,你在他身上都能找得到。
吸烟的镜头与“油腻”隔绝,眼神总是充满了故事。
2013年,他以导演的身份,集合了张檬,罗海琼,李小冉等众多女星拍了这部《风筝》。
然而因为审查问题,开播时间被一拖再拖。
4年时间过去了,《风筝》终于在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和广大观众见了面。
而这部新剧的霸屏,也总算把这两年越来越偶像化的谍战剧扳回正轨——
《风筝》讲述在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的地下工作者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信仰和抉择。
可能是因为审查的问题,肥龙发现很多主角的台词都被重新配音。
柳云龙饰演的男主角郑耀先,是军统戴笠手下「八大金刚」之一,人称鬼子六。
真实身份:潜伏在军统高层的共产党情报员,代号风筝。
抗战胜利后,国共进入谈判时期,两党之间明争暗斗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郑耀先作为军统内部的高层,深受戴笠的器重。然而一次抓捕行动却让军统内部对他产生了怀疑。
据说戴笠曾派遣73名情报人员潜伏去了延安,这个名单最终被我党情报人员截获。
但遗憾的是,情报还没有来得及传递出去,军统特务就找上了门。
奇怪的是,人抓到了,情报却不见了。
过多久,延安就接到了这份名单。
有人开始怀疑军统内部出了“内鬼”。
而负责抓捕任务的郑耀先就成了最大的怀疑对象。
关键时刻,郑耀先利用各方势力的争斗,成功洗刷了自己的嫌疑。
本以为能全身而退,没想戴笠竟留了后手——
那份名单,实际上应该是74个人。
也就是说,还有一个特务目前还潜伏在延安。
身份不明,只知道代号叫影子。
为了查出郑耀先是否有异心,戴笠竟然让他去到延安和影子接头。
但同时又安插了两个特务随男主同去。
根据戴笠的口气,那名成功卧底的特务是个伪装高手。
如果不能尽快找出他的身份,后患无穷。
时局动荡,郑耀先又不能贸然暴露自己的身份,千钧一发之际,他只能奉命去延安寻找影子。
然而就在路上,风筝的联络人被杀害,戴笠的飞机也意外失事。
再没有人能证明风筝和影子的真实身份,所有的一切都陷入了不可预知的险境……
双方各有对方的卧底,且都和组织失去了联系。
除了黑与白的较量,他们还要保持自身的信仰,
正如前面所说的,这可不就是“谍战版的《使徒行者》”吗?
当然也有人说,双面间谍,是大部分谍战剧的“标配”,算不上多大的亮点。
但《风筝》下的却不止表面功夫;
而是将简单的设定,还原为复杂,立体,活生生的人。
因为是单线联系,相互之间并不知道彼此的真实身份。所以在很多革命者眼中,男主就是个沾满鲜血的特务头子,人人得而诛之。
作为一名双面间谍,郑耀先究竟要面对什么?
前三集就见分晓。
第一集,眼睁睁看着被捕的同志牺牲,却无法伸出援手。
内心煎熬。
第二集,被军统怀疑,被对手中统设计暗杀,被自己的同志误解。
危机四伏。
第三集,身在军统,他向单线联系的同志表决心:
我没同流合污,我出淤泥而不染。
身份、人格的撕扯。
开篇短短三集,剧情、人物环环相扣,每集一个小高潮。
我们为什么爱看谍战剧?
想看的就是智谋交锋,节奏畅快,悬念丛生。
而这些,《风筝》里都有。
除此之外,《风筝》的剧名,也象征着一类情报员的特殊命运。
以男主角郑耀先为代表——
失去联系人,没有组织,没有上级;
没有人安排任务,甚至没有渠道向组织传递情报。
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
不同于大多数谍战剧,《风筝》剧情的时间跨度较长:
从1946年到1979年。
建国后的情报工作,很少有谍战剧表现。
女主角韩冰(罗海琼 饰)
但对于男主角郑耀先来说,作为「断了线的风筝」——
他的任务还没有结束。
因此他伪装成警察局的档案管理员;
继续追查潜伏在共产党内部的国民党高级特工「影子」。
「影子」从建国前潜伏到建国后,是党内的巨大隐患。
郑耀先的真实身份一天不暴露,揪出「影子」的可能性就要大一分。
这也是《风筝》最出彩的部分。
第一次有这样的谍战剧——
聚焦情报员的心理状态,关注人性。
情报员不是生来强大。
他们同样有血有肉,会迷茫,会困惑。
剧中共产党情报员的一句「抱怨」——
“我忍了十年,我不知道我接下去我还要忍几个十年。我这一辈子,还能活几个十年啊?我什么时候活得像个人?”
是的,情报员的「难」,难在——
他们做一件事,不能以自己表面上的身份为立场,也不能以自己的真实身份为立场。
而是以保全身份为先,多方谋划,再三考量。
郑耀先被迫一次次见证同志的牺牲而无能为力,其中包括自己的女友。
对任何人来说,都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
更难的是「相见不相识,相逢不相认」——
郑耀先曾以新闻记者金默然的身份,赶赴延安完成秘密任务;
好不容易能「回家」,却只能当个匆匆过客。
建国后,郑耀先化名周志乾继续潜伏下来,拥有了三重身份。
他的「国民党特务郑耀先」身份,被组织觉察。
有话不能说的郑耀先自言自语:
人生在世30多年,突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情报员的人格被撕扯,永远在多重身份的边缘挣扎。
《风筝》将情报员的无奈与挣扎,统统搬上屏幕。
郑耀先的选择反而更具有说服力——
选择坚守信念,坚持信仰。
不再是「喊口号」式的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
历经种种挣扎,依然不改的坚守。
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仰」,变得真实可信。
一不留神,就接受了一番「走心」的爱国教育。
去年《战狼2》的票房奇迹,让肥龙也惊讶于「主旋律」的能量。
《风筝》的收视热潮再次说明了这一点。
主旋律不代表严肃和说教,同样能拍得风生水起。
「好看」的主旋律,观众当然买单。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