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犬少年的天空》承担一些严肃的现实话题
有一次,编剧里则林跟导演张一白在工作室聊天,聊到以前在重庆上学的事,聊着聊着发现,怎么感觉很熟悉,张一白就问了里则林一句: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结果巧了,两人都是重庆第二十九中的学生。虽然年龄差得多,但二人回忆起中学时代,那些青春中的种种经历和心态,依然十分相似。
据里则林介绍,重庆二十九中的位置很特殊,居于市中心闹市区最繁华的地段,“学校里学生的构成也挺特别的,有知识分子家庭或者物质条件很好的,家里是小商小贩、菜场卖菜的也有。”这样一些来自截然不同“阶层”的孩子们凑在一起,是如何一起扶持,共同成长的?这成为了电视剧《风犬少年的天空》的起点。在这部被定义为“青春剧”的作品中,能明显看出其野心不止于此。“在以往的青春故事里,通常讲得都是一对男女或者几个小同学,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爱情或者友情上的事,但这次我们把它延伸得比较宽。”里则林说道,“我们首先觉得成长跟家庭和父母是分不开的,就想这个故事一定要包含亲情和家庭背景。第二它里面这些少年男女的角色,实际上每个角色都代表了一种成长中的困境。”
“我觉得那种悲哀是藏在生活的本质里,就是他们生在某种环境走上某条路,本身就是有种悲情的。”里则林说道。他认为,每个人上学过程中,一定认识那么一两个这样的同学:他(她)总是特别调皮,格格不入,总是做各种奇怪的事情,总是得罪同学什么的;也一定有那种特别优秀的同学,学习好,性格好,家庭条件也好,朋友还多。他自述,在他的观察中,一般这样两种孩子,背后的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大多是迥然不同的。“这个世界就不是公平的,大家裹着校服身处象牙塔的时候,好像看似很公平,但其实背后去看,很多东西还是有先天的优劣势之差。”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