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大结局:方一凡是和谐婚姻中最大的受益者
最近的热播剧《小欢喜》中,每个人的性格、人生选择都赤裸裸揭露了原生家庭的真相。
在离异家庭中成长的英子乖巧懂事、却格外敏感。从小缺失父亲的陪伴,母亲把所有的生活重心都放在了女儿身上。英子无时无刻不在忍耐,也没有人可以帮她分担压力,最后被抑郁症折磨的她,差点崩溃到跳海。“留守儿童”季杨杨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奶奶去世后,又住进姥姥家……父爱母爱的缺失让他生性高冷,不会表达感情,但其实季杨杨的内心是孤独的、渴望被关注。而方一凡,是真正在“富养”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他拥有富裕的爱、富裕的陪伴、富裕的自由、富裕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的父母彼此相爱,这样的成长环境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有面对困难的底气、勇敢表达爱的能力、满满的正能量。三组家庭,成就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孩子。他们有着各自的优秀与不足,也折射出三类原生家庭的悲喜交融。
《圆桌派》讨论过一个话题:为什么说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
生活中孩子的表现常常能折射出父母的水准,父母积极乐观,孩子也足够开朗,父母修养高,孩子教养好,父母习惯性逼迫,孩子就会失去幸福感。心理学家也曾表示: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哪怕你不愿意承认,可最终,每个孩子的归宿,都是原生家庭。既然原生家庭的影响有辣么大那当我们成年后再组建小家庭的时候就一定要给宝宝提供最温馨的成长环境还下一代一个好的原生家庭
1.爸爸爱妈妈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家庭关系的根本,是以夫妻关系为首,这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幸福。在和谐夫妻关系的熏陶下,孩子更为开朗乐观,受益无穷。而像方一凡一样的孩子,就是和谐婚姻中最大的受益者,直接影响着他处理事情的能力,影响着他的恋爱观、婚姻观。所以说,在家庭中,能处理好夫妻关系,就难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2.爱孩子,就要学会放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希冀,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就难免会有无数个英子式妈妈,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子女。可育儿就像是放风筝,握得越紧,越难高飞。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学会放手,从宝宝学走路开始,就要让他养成跌倒自己爬起、吃饭自己动手的习惯。
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从宝宝的第一声啼哭起,我们就倡导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喂养,鼓励爸爸的参与,拒绝丧偶式育儿,这对增进亲子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理念也应当贯穿于孩子成长的始终,在父母陪伴下长大的孩子,与留守儿童的性格会有着极大的差异,为避免养成季杨杨式子女,爸爸妈妈尽量不要缺席宝宝的成长。
4.改变中国式父子关系,从沟通开始中国式父子,多数关系紧张、缺乏沟通。哪怕是对彼此的关心,也都是含蓄内敛的。一个沉默寡言、一个年少倔强,父子“相爱相杀”,饱含爱意却不敢轻易表露半分。可要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原生家庭,就要从好好沟通开始,多对宝宝说“我爱你”“我想你”,在会沟通、会表达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善于言谈交际、适应能力更强。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