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上的惨案》为什么布拉纳的改编难成经典?
《尼罗河上的惨案》是肯尼思·布拉纳执导的悬疑电影,由肯尼思·布拉纳、盖尔·加朵、艾米·汉莫、艾玛·麦基等主演,于2022年2月11日在北美上映 ,2022年2月1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
该片由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在非洲尼罗河的一艘游轮上,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揭示了三起杀人案件的真相的故事 。
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没有一开始就进入剧情,而是虚构了一段波洛在一战中参军的往事:残酷的战争夺去了战友的生命,也在波洛的嘴边留下了深深的伤疤。在当时的恋人凯瑟琳的劝慰下,他蓄起胡子以遮挡伤痕,但凯瑟琳却被炮火不幸击中。在这一版本中,波洛小心呵护的胡子不再只是美观的装饰,而是对战争与爱情的双重纪念。在阿加莎笔下,波洛虽从未上过战场,却因一战时德军入侵比利时而成为难民,后流亡于英国。直到波洛的最后一案《帷幕》中,他仍对这段往事心怀感慨。显然,布拉纳希望揭示出波洛不为人知的悲伤和脆弱,这也是此前的改编版本未充分发掘的一面。
至此,布拉纳的改编尚在合理范围之内,但随着案情正式展开,不少矛盾之处便显现出来。最让人难以忽视的是片中的波洛不仅身手矫捷,还亲自追捕嫌犯,与之持枪对决,让人忍不住怀疑眼前的侦探究竟是波洛还是007附身的福尔摩斯。诚然,无论是布拉纳虚构的士兵背景,还是原著中的比利时前警官身份,都可以为波洛身手不凡提供条件,但这并不代表波洛会如此行事。阿加莎所创造的波洛始终强调用“小小的灰色脑细胞”来思考犯人的作案心理,反对亲力亲为地搜证,不到不得已绝不会劳动尊体,他又怎会去追捕嫌犯呢?更大的问题在于布拉纳对结局的处理。在阿加莎的小说中,波洛始终关注人性,对案件背后悲剧的个体心怀恻隐。这正是为何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波洛最终给出了两个版本的解释,轻巧地放走了犯人;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他明知深陷爱情的凶手杰奎琳藏有第二把可能用于自杀的枪却未曾制止,同样是出于悲悯。然而,布拉纳却在电影中让波洛的枪对准了走投无路的杰奎琳和西蒙,也让他们的自决变成了对罪恶的逃避而非为爱情牺牲。这样的做法显然不是阿加莎笔下的波洛所为,更消解了原著对爱与欲、善与恶的深入探寻。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