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演了一辈子喜剧,但是最好的那部其实是个悲剧
小启/文
1889年4月16日,查理·卓别林诞生于英国伦敦。
头顶黑色礼帽、留着一瞥小胡子、身穿破旧的礼服、手里握着一根拐杖、脚蹬一双大皮鞋、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江湖人称“夏尔洛”。这是卓别林在他所有电影里的经典造型。
卓别林是创造电影艺术的伟大先辈之一,他是美国默片时代最著名的喜剧演员,他也用他的表情和动作将美国默片带到最高峰。
可能你不知道,他卸下胡子以后其实是这么帅的。
他的电影常常描写受苦受难的穷人---一个流浪的无产者。
1931年01月30日,他自编自导自演的默片电影《城市之光》在美国洛杉矶首映,虽然未能夺得当年的奥斯卡,但是这部电影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列入典藏电影目录中。2007年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百年百部经典影片”第11名。
豆瓣评分9.2,位列豆瓣top250第210。
卓别林擅长喜剧,但是《城市之光》是卓别林最让人感动的作品之一。
片中卓别林饰演一个流浪汉,遇见并爱上一个美丽的卖花盲女。
他对她百般照顾,为了治好她的眼睛,替她付拖欠的房租,他利用与一个时醉时醒的百万富翁时有时无的友谊,“筹”来了医疗费。在把钱放到盲女的手上后,他却被误判为抢劫罪进了监狱。
出了狱的流浪汉,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行走,却遇见了重见光明并已经开了一家鲜花店的女主角。
他一直凝视着心爱的女孩,却羞涩地不敢上前搭话。
女孩出于同情之心,送给他一束鲜花和一个硬币。当她的手碰到他的手时,女孩如被闪电击中,呆呆站立,手指间那种熟悉的感觉让她意识到了什么。
影片最后一幕被誉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结尾,也是卓别林最好却最让人心酸的一段表演。
当卖花女能看见的时候,指尖的记忆告诉她,他没有自己想象的高大帅气,只是一个邋遢的流浪汉。
她问:“是你吗?”
他点了点头,用手指了指自己的眼睛,问:“你的眼睛能看见了?”。
她说:“是的,我可以看见了”
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卓别林没有继续讲之后的故事,是为了给我们留下一丝美好。
这个故事的奇妙之处在于盲女和流浪汉身份的设置,盲女看不见流浪汉,而种种阴差阳错的细节又令她产生了错觉。因而重逢时的“知”与“不知”恰好造成了影片最大的悬念。
或许我们可以从他双眼含泪的目光中读懂结局。
如果一开始我们就以貌取人,那这个纯粹的爱情故事还会有吗?
流浪汉这个小小的不起眼的人物,让我们看到了这座被冰冷的机器和金钱包围的城市中的一抹耀眼的光,
卓别林的伟大就在于他能够让观众在观看他的作品时笑中含泪,从令人发笑的场景中品尝到人情冷暖。
他的影片像是百科全书一样记录,记录了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的世界变化。他的喜剧影响了无数后辈,也代表了美国乃至世界喜剧电影的最高成就。
悲剧的最高境界是喜剧,喜剧的最高境界是悲剧
致敬永远的喜剧大师。
扫描二维码关注“博启电影”,后台回复“城市之光”,即可获取资源观看影片!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