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比勒陀利亚》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逃离比勒陀利亚》是弗朗西斯·安南执导的惊悚剧情片,由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伊恩·哈特、丹尼尔·韦伯等主演,于2020年3月6日在英国上映,2022年6月1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
该片根据蒂姆·詹金的自传小说改编,讲述了南非白人蒂姆·詹金因参加非洲人民大会秘密反种族隔离行动而被视为恐怖分子并入狱后策划越狱活动的故事。
开头简单交代了时代背景和他们入狱的缘由,接下来大量的篇幅便都是关于越狱的准备和实践。没有虚的,真正属于越狱迷的盛宴。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正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当时,人们因肤色而被隔离。所谓种族隔离政策,是当时南非政府作为官方政策推行的一种制度化(白人)至上主义。在这种制度下,非白人的居住、通行自由与社会、政治和经济权利均遭到苛刻的剥夺。当时,南非一半地区陷入火海。警察像射杀兔子一样射杀黑人小孩,而另一半人则在白人专属的海滩上喝着果汁可乐,过着悠闲生活。我们两位主角,蒂姆·詹金(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饰)和斯蒂芬·李(丹尼尔·韦伯饰)便是著名的反种族隔离派。他们是由曼德拉领导的非洲国民大会的终生支持者,竭力动员人们、推动废除种族隔离。结果,他们也和曼德拉一样,成为被南非政府关押的政治犯。在一次利用小型炸弹散发传单失败之后,两人被捕,分别被判处了12年和8年有期徒刑。但从进入监狱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没打算乖乖服刑。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句台词说:“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詹金和李就是这种鸟儿,自由的,自信的,永不会放弃的。
监狱是一种极端环境,很容易出戏剧性。 在监禁成为最主要的刑罚方式之前,最古早时,刑罚往往加诸在人的肉体身上,各种肉体上的酷刑层出不穷。 现代监狱则是近代刑罚体制改革之后新的产物。它采用剥夺自由的方式,用时间来量化刑罚,明晰、简单而平等。 无人不热爱自由,尤其当意识到失去的时候。虽然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大多数人的日常仍然是自由的,虽然也会被困,被疫情困在家中、因生于社会而被困于某种既定规则。 但世上没有比监狱更让人意识到自由宝贵的地方。《逃离比勒陀利亚》里有一句话说:“自由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或许正因如此,它能简单被遗忘。” [逃离比勒陀利亚]里的越狱获得了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反抗性 越狱电影常常兼具惊悚片、动作片,甚至悬疑片的类型特点,在给人感官上的紧张体验之后,也能提醒每个人日常的自由如何珍贵。 监狱从诞生起就有可能有很多弊病,但又无可替代。 就如[肖申克的救赎]这句经典台词,越狱犯反而获得了英雄般的意义 于是,银幕上那些为自由而战的越狱犯,尤其那些蒙受冤屈的人,就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非典型英雄。 他们聪明、彪悍而意志力强大,以个体力量和庞大的「利维坦」对抗,而且还能取胜。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