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这部年度神剧比《白夜追凶》好看多了
《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作为今年两部大火的国产犯罪剧集,在创意度和完成度上都可圈可点。
前者,将双胞胎兄弟协作破案的故事,拍出了悬疑感和电影质感十足的美剧范儿。
后者,则同样剧情烧脑,引入入胜。
而今天,阿七要安利给大家的是一部由Netflix出品的高分犯罪剧集。它就是——
《心灵猎人》第一季
Mindhunter Season 1
豆瓣评分9.0,九千多人评价。
在电影的主创名单上,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导演大卫·芬奇的名字。
说起他的作品,不少电影发烧友一定不会陌生。
而且还会大大增加对本剧的期待值。
电影方面,他曾执导过《七宗罪》《搏击俱乐部》等挖掘人性黑暗面的悬疑影片。
美剧方面,之前他也曾与Netflix有过合作,拍摄出冷峻压抑的政治题材剧集《纸牌屋》。
此次,是大卫·芬奇与Netflix合作的第二部美剧。
该剧根据前FBI探员约翰·道格拉斯和马克·奥杜科撰写的小说《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改编。
作者之一的约翰·道格拉斯,曾在FBI做过一系列凶杀案的调查员。
他所参与的众多高级别刑事案件,后来成为不少影视作品的灵感来源。
他也是《沉默的羔羊》中的杰克·克劳福德。
《汉尼拔》中的威尔·葛兰姆。
还有美剧《犯罪心理》中的杰森·吉迪恩的角色原型。
《心灵猎人》主要讲述两位FBI探员霍尔登和比尔通过采访连环杀人犯,而成为“侧写”大神,并成功破案的故事。
初看这个故事简介,你可能会把它与《CSI》《犯罪心理》等刑侦剧集归为一类。
但在看过之后,才会发现它的独特之处。
没有扣人心弦、烧脑紧张的案件推理,也没有对犯罪暴力场面的展现。
相反,剧集中充满了大量文戏,以台词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
同时,剧中沉稳、克制的基调,真实丰富的细节以及风格化的影像,都让人想起大卫·芬奇的《十二宫杀手》。
不过,令人满意的是,这是一部比《十二宫杀手》完成度更高,并且也更为深刻的犯罪类影视作品。
影片一开头,小乔饰演的霍尔登就以FBI谈判专家的身份登场。
他来到现场处理一起人质劫持案,但没讲几句,劫匪就饮弹身亡。
原来劫匪是一个精神病人,他偏执的认为自己是隐形的。
但是当霍尔登告诉劫匪自己能看到他的时候,劫匪的内心便开始崩溃。
虽然最后人质得到营救,但劫匪的死依然让霍尔登十分内疚。
同时,也让他感到犯罪心理对于FBI探员来说,如同黑洞一样深不可测。
出于强烈的好奇心,霍尔登开始走上一条任重道远的探索之路。
剧集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70年代。
当时的美国已经历了总统遇刺、越战和水门事件,动荡的社会环境之下,犯罪动机已不再是为情或为财那么简单。
正如霍尔登所说的那样——
“这个世界没什么道理可讲,因此犯罪也是一样。”
当然,这也和后面霍尔登女友所说的涂尔干社会学理论不谋而合。
犯罪动机的“无理性”,以及犯罪心理背后的某种东西深深吸引着霍尔登。
霍尔登后来加入了FBI的行为科学部,与经验丰富的老探员比尔一拍即合。
他们一面近距离了解更多稀奇古怪的凶杀案。
而另一面,则开始了造访各地的变态杀人犯。
一开始,他们只能偷偷摸摸地利用业余时间,到监狱采访杀人犯。
然而,后来当此事被FBI主管得知之后,却遭到强烈反对。
就在双方胶着之际,比尔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我们如果不了解疯子的想法,要怎么先于他们一步。”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研究这帮杀人犯的犯罪动机,又谈何破案呢。
就这样,在各方权衡之下,主管终于默许了两人的项目。
霍尔登的第一个探访对象是一位连环杀手——艾德·坎珀。
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因为连续杀害5名女大学生,而被称为“女大学生杀手”。
艾德本人十分高大,身高2米1,体重130公斤,俨然一头凶猛巨兽。
然而,令霍尔登意外的是,艾德不仅性格友善,而且还很健谈,两人很快熟络起来。
艾德向霍尔登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他把杀人比喻为屠宰,并以此作为“使命”。
同时,他还告诉霍尔登,美国和他相似的“连环杀手”还有很多 。
通过与艾德的接触,霍尔登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此前,我们所认为的杀人犯,一定是面目狰狞,穷凶极恶的样子。
但在霍尔登看来,艾德和那些普通人毫无二致,更无法把他和他所犯下的罪案之间联系起来。
霍尔登却镇静地回答道,“我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个普通人,这点毫无疑问,但与此同时,我也过着另一种卑鄙邪恶的平行人生”。
这更引起了霍尔登的好奇。
于是,便有了之后的一次次更加深入的对谈。
通过霍尔登与杀人犯的谈话,我们渐渐了解到那个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刻命题——杀人犯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
辩证的来看,应该说两者都有。
先天层面的基因、性格,后天层面的环境、契机等等,都会导致犯罪的发生。
但若抛开弗洛伊德等人的心理学概念,仅仅从霍尔登的访谈案例来看。
犯罪的发生还是和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比如,艾德对女性的畸形态度,就源自从童年起母亲对他的歧视和区别对待。
他后来杀了母亲,并告诉警方,“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在埋怨我,对我又是叫又是吼,只有这样才解气”。
再比如,杀人犯德怀特·泰勒虐杀多位老妇人,则源于母亲对他长期的高压政策。
一句话,恶性循环的原生家庭环境,就是犯罪分子的温床。
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他们和杀人犯的接触越来越密切。
而两位探员的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
比尔的家庭偏向于美国中产阶级,由于夫妻两人无法生育,而领养了一个孩子。
但这个孩子寡言少语,性格阴郁,比尔很少跟他交流。
一次,孩子从比尔的柜子里偷来一张凶杀现场的照片,被妈妈发现了。
妻子因此而跟比尔大吵了一架。
而霍尔登的改变则更加明显。
一开始,他和新交往的学霸女友侃天侃地,其乐无穷。
而到后来,除了工作上的事情,两人很少交流。
一次,当霍尔顿和女友亲热时,不经意看到她新买的鞋子。
他习惯性地联想到了最近接触到的一个恋脚癖的罪犯,由此而产生心理阴影,萎靡不振。
霍尔登的“梦魇”,在最后一集被展现得尤为明显。
艾德因为生病想见霍尔登,而把他列为自己的医疗代理人。
他联系霍尔登,霍尔登匆忙赶来。
就在两人相见那一刻,艾德好奇地问霍尔登为何会来。
其实不仅艾德好奇,就连霍尔登自己也十分吃惊,不明所以。
最终,他“梦魇”缠身,瘫倒在地。
现实中的约翰·道格拉斯也经历了相似的事,1983年的某天,他昏倒在酒店房间里。
在昏迷中,他产生了幻觉,以为之前抓获的杀人犯正要像折磨受害者一样来折磨自己。
一周后,道格拉斯在医院醒来。
再后来,他将这段幻觉放进自己的回忆录《心灵神探》之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道格拉斯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心理剖析方法:侧写。
根据罪犯的行为方式,可以分析出他的性格、职业、生活环境、成长背景等等。
然而,正如剧中所展现的那样。
研究者本人由于长时间和犯罪者打交道,同时接触到了大量的变态杀人案件。
久而久之,已经开始与杀人犯之间产生“共情”。
片名中的“心灵猎人”也在一瞬间瓦解,变成了“心灵猎物”。
自以为对一切了如指掌,却无法了解自身的忧虑。
自以为洞察人心,却无法捕捉自己的内心。
尼采曾说,“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人性的多面和复杂性,从中就可见一斑了。
想看的,网上有。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