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四年》讲述了唐泛与隋州两手屡破奇案 并粉碎幕后阴谋还百姓太平的故事
电视剧《成化十四年》已于4月1日在爱奇艺首播,该剧最大的噱头是成龙——他在剧中担任监制,成家班则担任动作指导。此外,贾静雯多年后再演古装剧,也让外界颇为期待。
《成化十四年》讲述了六品推官唐泛(官鸿饰)和锦衣卫总旗隋州(傅孟柏饰)两人联手屡破奇案并粉碎幕后阴谋,还百姓太平的故事。在揭秘各项离奇案件的主线故事背后,还创新融入美食烹饪、马车漂移等颇具现代感的元素。该剧是双男主,由官鸿、傅孟柏两位新人演员担纲主演。据悉,探案时,唐泛和隋州是配合默契的铁杆搭档,两人将共同经历囚犯凌虐案、官银注铅案等不同案件,而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的疑团阴谋也将浮出水面。而在日常生活中,唐泛和隋州还有 “房客与房东”“食客和厨师”两重关系。武力厨艺技能满点的隋州不但需要在办案遇到危险时保护唐泛,还得在日常生活中负责喂饱这位挑剔的“机智小馋猫”,隋州“最惨饲养员”头衔已经提前锁定。
明宪宗的成化时期一共23年,基本可以以成化十四年(1478年)为分界,分前期和后期。成化十四年前后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成化十三年宪宗设立了西厂,但该年此机构受到了朝臣、司礼监、东厂、锦衣卫的联和打压。至成化十四年西厂和传奉官珠联璧合,西厂才稳定发展,不久实力反超司礼监、东厂,并主导了宪宗朝的宦官政治。成化十四年可谓影响宪宗朝政治的关键一年。而配合于西厂官宦政治,宪宗在朝上提拔的一批支持西厂的官员,这就是“传奉官”。成龙监制的新片《成化十四年》亦以政局诡谲多变、西厂崛起的成化十四年前后为背景。
成化时期士人称呼一批特命官员为“传奉官”。传奉官区别于一般仕途正路出身的士子,这些传奉官在成化十四年之后人数暴涨、权势极大。成化时期的内阁大学士尹直在《謇斋琐缀录》中就说:成化年间天下的白丁、商贾、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士大夫家中有钱的子弟,只要能给皇上献上财宝玩物,博得皇上龙颜大悦,不论出身就能得到太常寺少卿、通政司通政、九寺寺丞、中书等官职,而且该名额不经过内阁和吏部核审,“谓之传奉官”。
在尹直的这段话里我们发现,能称的上传奉官的人不需要出身、知识和能力,只要有钱就行,换句话说就是卖官鬻爵。给这些土豪的官职有实有虚,而且实权多于虚职。比如通政司的官职就是实权,明制通政司的左右通政官阶正四品,权力是掌管内外奏疏之事,其实就是哪些奏疏能上皇帝御案,哪些上不去全凭他们。如此重要的官职被能被买到,这势必造成成化时期政治的黑暗。
传奉官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走正规渠道,不经正规人事。明代官员任免都是由内阁、吏部提出人选,皇帝裁决;皇帝决定的人选也需内阁、吏部再考察。但传奉官的设立,搁置了内阁、吏部,皇帝相中谁谁就被任命。
传奉官特点之二就是传奏。一般官员人选确定之后,皇帝应该当面赐给他官职,即面谕。但传奉官任命流程却是电视剧中出现的宦官传旨、当事人谢恩,这种情况摆脱了朝廷该有的流程和正式的任命仪式,十分不符合明朝礼仪。
成化皇帝将传奉官制度玩的炉火纯青,使得传奉官大规模泛滥,这是造成成化后期政局严重混乱的原因之一,但若追溯传奉官历史,发现首创传奉官的是他爹英宗皇帝。
英宗复辟之后改元天顺,天顺七年英宗首创了“特命中贵传旨”直接升罢官员的先河,但不常见,仅仅是英宗脾气不好或很好的时候偶发的一二次。
宪宗时期传奉官人数暴涨,但如果仔细看看《英宗实录》《宪宗实录》就会发现从天顺七年第一次出现传奉官到成化十三年,15年间,传奉官极其之少,每年平均14.2人。可自成化十四年开始,传奉官人数猛蹿,至成化二十三年,十年间,传奉官每年授予人数达335.3人。
可见自成化十三年、十四年开始,成化朝一定发生了大事,不然为何传奉官数字突飞猛进呢?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