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雀斑公主》CG描绘的中心人物是主人公铃在虚拟世界
前作《未来的未来》制作完成后我去参加了很多海外的电影节,这其中也包括洛杉矶电影节。那时我已经大致构想好了这次要做含有互联网元素的“美女与野兽“,所以就借着这个机会去见了Glen Keane(迪士尼动画师,参与过《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等作品),在party上也见到了和Glen Keane一起来的Jin Kim,Kim当时作为导演正在制作Netflix投资的新片《飞飞与月的冒险》,Keane也参与了那部作品。Jin先生可以说是决定了现代迪士尼动画角色设计倾向的传奇动画人,绘画水平当然也是毋庸置疑。虽然当时只是和他打了招呼,但是我很想借那个机会能够拜托他一些工作……。然后《未来的未来》非常荣幸地提名了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获得了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也提名了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片。要得奖的话是一件很难的事,其实被提名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了。以前嘴上说着“什么时候能一起做作品就好了。”但这其实只是社交辞令而已,提名和获奖之后已经变成有人会具体听我说具体工作内容的状态。Bell是能够让全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的互联网世界的中心人物,当我想着要表现出这种全球感时,我感觉Jin先生的画力,这种超越国界的力量是必须的,于是我正式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发出了工作邀请)。谈到本作的制作风格,无法忽视的一点就是从邀请Jin Kim开始,动画界内外的各个领域都有活跃的创作者参与了进来。本作的虚拟世界<U>是由英国建筑师·设计师Eric Wong设计,其中的一个序列概念艺术(Sequence Concept Art)交给了爱尔兰动画工作室Cartoon Saloon(《海洋之歌》、《养家之人》等);龙之城的美术设定则是由参与过《最终幻想》系列的设计师·插画师上国料勇担当;Bell的一部分服装设计交给了ANREALAGE的设计师森永邦彦和Flower Artist的篠崎惠美。角色的配音也和细田守以往的作品一样,由电影演员以及声优根据各自所擅长的风格来分配,并且更进一步邀请了中村佳穗、幾田りら、ermhoi这样的音乐人参加配音。音乐方面也有风格各异的复数作曲家参与。本作采用了其他的动画作品不会考虑的大范围、多人数的创作者一起参与制作。细田守:我从《狼的孩子雨和雪》开始,就开始拜托参与真人电影、电视剧的服装设计师伊贺大介先生来帮我的作品设计角色服装,《未来的未来》里主人公房子的设计也交给了建筑师谷尻诚。借助动画界以外的世界所拥有的才能是至今为止我的作品的一大特点,而在本作中这种倾向变得更强了。从《夏日大作战》开始担任美术设定的上条安里小姐(本作的现实世界设计),曾经也作为美术监督参与过真人电影和电视广告,我把这样的人带到了动画世界。从根本上来说,如果(我的作品)全部由动画界的动画人来制作的话,我会一直产生无趣的感觉。制作《SUPERFLAT MONOGRAM》(2003年,路易·威登的店头宣传用短篇动画广告)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和动画界以外的人一起工作的乐趣。虽然我觉得动画界里也有喜欢新锐化表现的人,但是我想把格局再打开一点。这样先锋性的尝试其实在动画史上也是有很多例子的。比如我出身的东映动画,1979年的作品《龙的子太郎》是由真人电影导演浦山桐郎执导的、《奔向地球》这样的作品也是由真人电影导演恩地日出夫执导,演员们穿着动画角色的服装进行后期配音的。重要的是更加自由地制作,我不喜欢被拘束在动画界里面。至于这次为什么采用了全球化的制作风格,契机就是Jin Kim先生,成功邀请到Jin Kim先生参与了之后,龙的设计要交给谁来做才能和他相匹配呢?于是就去拜托了秋屋蜻一先生。(就这样一个一个邀请)结果设计师的人数变成了十个人左右。其实这么做也是理所当然的,当我想着要表现虚拟世界<U>的多样性和广度时,就想到不能由一个人制作具有统一感的设计,而是集合不同领域的人来制作,这样应该能取得不错的成果。虽然是事后想到的,但是如果能让各种各样的人集中到一个地方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恰好也和虚拟世界<U>的价值观吻合。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