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剧角色错位:《凡人歌》缺凡人,《半熟男女》“普女”设定引争议
都市剧“普通人”误区:精英视角与观众期待的错位
在都市剧的热播浪潮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普通人”的概念似乎被悄然扭曲。从《半熟男女》中“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普通女孩”何知南,到《凡人歌》里实则非凡的一众主角,观众不禁质疑:都市剧中的“普通人”,是否真的触及了我们生活的真实面貌?
精英光环下的“普通人”幻象
细观近年来热播的都市剧,不难发现一个共性:主角们大多身披精英外衣,生活光鲜亮丽。《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顾佳,《小欢喜》中的家长们,乃至《玫瑰的故事》中的黄亦玫,无一不是中产乃至富人阶层的代表。这种对精英型主角的偏爱,背后既有创作的便利性考量,也有市场的利益驱动。
编剧们指出,精英阶层的生活为戏剧冲突提供了丰富素材,同时其成功与挫折的轨迹也更容易触动观众情感。而市场方面,精英故事不仅易于吸引广告和品牌植入,还能在观众心中塑造一种“梦想成真”的幻觉,满足其心理需求。然而,这种对精英视角的过度依赖,却导致了都市剧在反映普通人生活上的失真。
悬浮剧情与观众期待的鸿沟
当《半熟男女》中的“普女”何知南以甜美的外貌和优渥的家境出现时,观众的质疑声四起。同样,《凡人歌》中那些看似普通实则高薪的角色,也让剧名显得名不副实。这些作品虽然试图通过热议话题吸引观众,但在人物设定和情节构建上却未能摆脱悬浮感,从而难以引发观众的共鸣。
观众渴望在都市剧中看到的,是真实可感的普通人生活,而非被美化或扭曲的幻象。他们希望通过荧幕了解与自己相似的经历与情感,而非遥不可及的精英世界。这种期待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正是当前都市剧面临的一大挑战。
回归真实:都市剧的新出路
随着社会情绪和观众认知的变化,都市剧创作亟需寻找新的出路。一方面,创作者应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深入挖掘其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另一方面,也应摒弃那种一味追求戏剧冲突和爽感叙事的创作模式,转而追求更加真实、深刻的情感表达。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精英视角或热议话题。相反,这些元素仍然可以成为都市剧创作的重要素材。但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元素与普通人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更加贴近现实、更加触动人心。
此外,随着文娱消费者圈层化和封闭化的趋势加剧,都市剧创作也需更加注重细分市场和精准定位。无论是开发“二本”之类的普通人故事,还是继续打造精英世界的故事,都需要在接地气和真实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与喜爱,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