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全宇宙》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瞬息全宇宙》是由丹·关、丹尼尔·施因内特执导,杨紫琼、杰米·李·柯蒂斯、关继威等主演的喜剧奇幻片,于2022年3月25日在北美上映。
伊芙琳是美国亚裔社区里再普通不过的中年大妈,和丈夫威蒙德苦心经营着一家小洗衣店,上有行动不便的老爹,下有叛逆独立的女儿乔伊,他们平凡得有些枯燥的生活轨迹里,最大的挑战就是去税务局报税。
在某个糟糕的报税日,伊芙琳那外表怯懦的丈夫突然“成龙化”,并表示自己来自另一个宇宙,只有这个宇宙的伊芙琳可以打败邪恶势力,拯救所有的“多元宇宙”。此前人生中几乎一事无成的伊芙琳就这样成了救世主,可以通过连接其他宇宙,感知无数个不同版本的自己,功夫巨星、大厨、甚至是石头。通过这种方式,伊芙琳不仅能够迅速获得“另一个自己”的技能,还发现邪恶势力的源头就是自己的女儿乔伊,而想要挽救整个混乱的“宇宙网络”,不只要靠拳脚,还需要家人的包容和理解之爱 。
看了一些导演的访谈之后,我才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讲 ADHD(注意力缺陷障碍)自我救赎的故事。由虚无导致的荒诞主义是壳,be kind 与爱是答案,而 ADHD 的发散、困惑、混乱是主线,贯穿始终。
导演关家永也是一名 ADHD 患者,而且是通过这部电影才开始就医、确诊。据说,他最开始的设想是,把主角设定为 ADHD 患者或许会很有趣(当时大概只是听过这个词),但当他一上网开始查资料,这一口气就看到了凌晨四点,把他能找的资料都读完,哭了——「天呐看来我应该是得了 ADHD」——这也是许多成年患者在了解这个病之后的第一反应。在中国,因为一部分儿童患者会表现出过于多动调皮冲动的症状,被家长注意到,进而才就医确诊,所以这个病又被称为「多动症」,但这个俗称也造成了大众对它的刻板误解。其一,它并不是只存在于儿童身上,患者们会将其携带至成年,所以成人也会有 ADHD;其二,不多动不代表就不是 ADHD,因为它分注意力缺陷型、冲动控制障碍型、二者皆有型,其中注意力缺陷型的患者通常表现很可能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坐着发呆走神,所以容易被忽视。我能想到的一个最经典的注意力缺陷型小女孩的场景大概是这样:讲台上老师正在讲着课,她盯着老师一张一合的嘴巴,实际上脑子里想的是:刚刚窗外飞过了一只蝴蝶,这只蝴蝶花纹可真好看啊——咦为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蝴蝶都是白色黄色的呢,不过白粉蝶是害虫——突然想起来有个电影场景是农村小女孩去城里,看到白粉蝶第一反应是打死避免它偷吃菜,但周围城里人很少见到白粉蝶所以不理解她——如果是我的话 blabla……看,仅仅是窗外飞过一只蝴蝶,已经足以让她开始发散联想,无穷无尽。表面看起来她还是认认真真地在看着老师讲课,实际上脑子早已飞到外太空(所以很多 ADHD 考试成绩不太好,因为专注听课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困难了)。乔布随意跳跃任何宇宙任何地点的能力,像极了 ADHD 的大脑,每天都有稀奇古怪的新信息在爆炸性地跳出,以至于相比之下显得日常生活实在过分无趣。
女主伊芙琳自然也是这样长大的,她总是处理不好事情,把一切搞砸。年轻时不顾一切离开父亲和家乡,去往陌生国度闯荡;和女儿相处时控制不好自己,明明想缓和关系,却为了逃避开始转而批评对方身材;丈夫也因为她的飘忽和不耐烦,感到缺乏关注。简而言之,她的生活充满了混乱。片中有一句关键台词:「乔布是你创造的」。按照剧情的理解是,她的偏执和过度严苛导致女儿乔无法承受压力,思维被过度开发,变成了乔布;但从另一层含义上,乔布又何尝不是她自己?「这该死的生活为何这么操蛋?我为什么这么差劲?」不论是对生活,还是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她一直都缺乏控制力,这种失控感令她混乱,让她自我谴责。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中,她忍不住想象,如果当时不这么选,如果在另一个世界,我会不会过得更好?但即使有另一个世界又怎样呢?这种虚无让她困惑迷茫:一切终将消逝为碎片,这么努力维持琐碎生活,又有何意义?乔布就是这所有负面情绪的累积产物,或者说,乔布是一个被遗传的极端版本的 ADHD。
乔布让一切都变得更加混乱,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寄希望于伊芙琳能给她一个存在意义的答案,这个答案也只有伊芙琳能给。经历了这么多,即使世界再大、未知的可能性再多、这里再平凡糟糕,我已明确此心,是希望永远和爱的你们待在一起。所以我选择在这个小小宇宙中,珍惜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光。
电影将思维跳跃这一抽象概念以多元宇宙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很多观众看完电影的反应都是,这也太像我脑子里发生的事情了吧!除了可能同为患者的原因,或许还因为,每个人都有过发呆走神的经历,而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加剧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疫情又进一步放大了世界的混乱。在这个短快混乱的世界,我们都希望能从爆炸的不确定中寻找到一丝确定性,电影通过尝试给出答案,让观众获得了神经病被治愈般的观影体验——感受当下,找回内心的秩序。所以,有问题,就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