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遗憾中迸发的温情更打动人心
发布时间:2022-07-28 15:06
大家上学的时候,是不是每天都要面对苛刻的老师和父母,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下做大量的练习题,什么兴趣爱好都不准有?可能我们想过要偷偷摸摸的发展一下小小的爱好,但又总是被父母和老师掐死在摇篮里,我们知道父母总是难以违抗和劝说明白的,所以一直渴望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用爱来包容引导我们的老师。这是一个小小的、美好的梦想。《死亡诗社》就圆了咱们这样一个梦。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特立独行的老师和一群满怀希望的少年们的故事,他们在一座死寂沉沉的校园里面组建了“古诗社”,感受什么是诗的艺术,什么是爱,每个人逐渐活出了自我,但其中一个少年尼尔因为来自家庭的压力而选择了自杀,学校为了撇清关系,追责老师将其开除了。基廷老师和学生们道别是整部电影的高潮,也是最触动人心的地方,可以说整部电影之前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这一幕而准备,也是因为有这样一幕,整部电影才能如此出彩。故事开始时,格外平静,平静的开学仪式,平静的父亲交代儿子尼尔不要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又平静的将安德森·陶德那内敛甚至有些胆怯的性格交代了出来,也将一众少年们引了出来。这样的铺垫,虽然日常,没什么起伏,但总让人有兴趣,成年的我们大致会怀念校园生活,而在校园当中的学生又总觉得亲切,总而言之,它很是细腻,又很真实。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少年,是尼尔和陶德,尼尔心怀梦想,热切胆大,是我们想活成的样子,陶德内向有些胆小,不敢违抗规矩和父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样子。虽然两个人完全不同,但基廷老师对他们的影响都很大。少年们在第一次上完基廷老师的课后,所表现出来的反应也各有不同,比如尼尔会直接说很不错,而内敛的陶德则会自己一个人坐在宿舍里默默写下基廷在课上教的内容:及时行乐。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