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IP“捡漏”指南:国剧蓝海中的潜在宝藏
IP改编一直是提升影视作品成功率的关键手段。然而,热门IP的高成本在当下“降本增效”大环境下,已成为影视制作难以承受的重负。相比之下,古代小说、戏曲等公共IP则是一片尚未完全开垦的“沃土”。如果能够挖掘出优质的原作并加以巧妙改编,这些免费“良田”将成为创作经典的捷径。
大IP的全新挖掘思路
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公共版权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长期以来都是改编的热门素材。然而,随着这些大IP被一再开发,要超越经典变得愈发困难。即便如此,公共IP中依然存在大量尚未被充分挖掘的资源。例如,《山海经》作为上古神话的源头,至今仍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尤其适合电影等形式的改编。
短篇小说集如《搜神记》、《唐传奇》、《三言二拍》等,也蕴藏着丰富的改编素材。虽然这些作品的部分内容已被改编为影视剧,但更多的佳作仍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例如,《三言二拍》中的故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或《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如果重新演绎,完全有可能成为新的影视热点。
冷门IP的“捡漏”策略
除了大IP外,还有许多被低估的“冷门”IP等待开发。例如,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和《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尽管已有改编作品,但他的其他剧作如《望江亭中秋切脍》同样具有很高的影视化潜力。
清代作家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等作品,也具备雅俗共赏的特质。这些“冷门”IP因其独特的故事和人物,能够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人物IP的再创作可能性
公共IP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一些经典人物形象本身也是改编的重要资源。上古神话中的女娲、嫦娥等人物,历来都是影视改编的热门。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全新解读和再创作,可以赋予这些经典形象新的生命力。
此外,历史人物也是“人物IP”的重要来源。近年来,讲述古代文人生活的作品,如《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与高适,因其较大的创作空间,往往能吸引观众的关注。
IP改编是一把双刃剑,选择适合的素材至关重要。相较于网络爆款小说和新秀新作,古代文学遗产是一座常挖常新的宝库。只要用心改编,使之契合当下的审美,这些经过历史沉淀的作品定能成为影视创作中的“稳赚不赔”之选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