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上的惨案》为什么吃力不讨好?
《尼罗河上的惨案》是肯尼思·布拉纳执导的悬疑电影,由肯尼思·布拉纳、盖尔·加朵、艾米·汉莫、艾玛·麦基等主演,于2022年2月11日在北美上映 ,2022年2月1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
该片由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在非洲尼罗河的一艘游轮上,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揭示了三起杀人案件的真相的故事 。
其实,将经典作品搬上大银幕,尤其是全世界推理小说迷(也许不只是他们)都耳熟能详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本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如果完全忠实于原著,追求原汁原味,那么还有没有拍新版的必要?如果追求突破,出新出奇,那么就必然会迎来原作党的责问——你凭什么这么改?面对这个两难的问题,肯尼思·布拉纳勇敢地选择了后者。随之而来的,是毁誉参半的评价,或者更不客气地说,是差评远多于好评的现实。导演到底改了哪些地方?无论是对情节和人物的删改、整合还是增加,其实都不是大问题,关键还在于改了之后的效果——悬念还吸引人吗?叙事还紧凑吗?案件还烧脑吗?
由于原作和78版太过深入人心,“惨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观众早就心知肚明了。导演当然也明白,因此把功夫下到了“探案”之外的地方——对爱情的探讨。
电影中的爱情主要涉及杰奎琳、布克和主角大侦探波洛。先看杰奎琳,她和西蒙以及林内特的三角关系,本该是故事中的绝对核心。但导演在本片前半段重点讲述了林内特和西蒙的结合,却没有为杰奎琳和西蒙之间的情感做铺垫,以至于悬念揭开时很多观众都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原来他们之间的感情有这么深吗?其实导演的用意不难理解,刻意营造林内特和西蒙的恩爱假象,才能让最后的反转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可情感的表达一旦没有到位,殉情的结局也就失去了表现力。杰奎琳和西蒙被众人拿枪指着毫无退路而自杀,相较于在下船之后四目相对说着“我们输了”而自杀,给观众留下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说原作的魅力在于案件的扑朔迷离,那么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波洛自传”,每一个镜头和画面都成了导演本人的心灵独白,充斥着他对爱情和人生的理解。这恰恰背离了波洛的艺术形象——这个可爱的小老头总是悲天悯人,但从不会轻易评价任何人。他追求的是正义,而不是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世界。或许,这也是好莱坞电影的工业流水线在无意之中流露出来的自恋和自大吧。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