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武则天真的是这样“温柔狠”吗?
这次看风起洛阳,看到武则天,稍微有点意外。以往的武则天形象,为了突出她的威严,总是浓重的妆容,华丽的服饰,卓然的美貌,似乎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女皇该有的样子。但剧中饰演武则天的咏梅,突破了以往的限制,与前几版反差不小,呈现出一个完全素颜,衣服简单,说话语气平和的武则天。咏梅是个好演员,大气舒展,她一出场,弹幕一水儿都是“好有威严”、“不怒自威”等等。不过也有很多人质疑,身为皇帝的武则天,为何素面朝天,总是一副披头散发不修边幅的样子呢?
武则天是67岁登基,剧中的时间,大约是公元703年,此时的武则天近80岁了,怎么表现她是个问题。应该说,导演的方向是对的。这个时候的武则天,已经完全不需要外在的威仪来装点自己了,她很有可能是这样“温柔狠”。哪怕是穿得再朴素,文武百官跪在地上也是战战兢兢,因为所有人都记得,眼前的这个女皇,狠起来什么样。另外,当时武则天上位已经是中后期了,她又注重佛教,很可能是这样不怒自威,三言两语就已经吓得官员脑袋上露出豆大的汗珠,“温柔狠”才是真的狠,这才是武则天。另外,剧中武则天出现,大半是在佛堂,这应该也是符合历史的。大家都知道,李唐是尊崇道教的。出身陇西军事世家的唐朝李姓统治者为了抬高身份地位,宣称是道教始祖老子的后人,并对老子进行了追封。在这样的前提下,李唐统治者将道教奉为儒道佛三教之首,排序依次为道教、儒家、佛教。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在其登基之时与其后的统治中面临着重重的阻碍。首先说儒教,作为传统的主导思想,儒教提倡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思想。而武则天以一个女性的身份称帝是不能为儒教所接受的;其次武则天以周代唐,违反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伦理要求,也是儒教反对的。因此儒家对于武则天的称帝只能是阻碍,不可能支持。其次是道教,
道教的创建者老子是李唐皇室尊崇的祖先,道教也是李唐政府一直最为尊崇的信仰。因此道教的信众多为李唐的支持者,他们对于武则天取代唐朝也必然是持反对态度。所以,儒家和道教对于武则天的登基称帝只能起到负面的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武则天想要获得广泛的思想层面支持的选择只有佛教。另外,不要忘了,唐太宗去世后,作为才人的武则天被送入感业寺出家。每日青灯古佛,必然加深了武则天与佛教的感情。同时,其实武则天尊崇佛教还别有目的,武则天做了亘古未有的女皇,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下,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某种程度,她利用其特性为自己的统治披上神圣的外衣。首先,在武则天登基之前,就有僧人献上《大云经》,经中有多处塑造了女王的形象,为其女性身份称帝提供理论支持。武则天又命令僧人重译《大云经》,形成《大云经疏》,来宣扬李唐王朝气数已尽,武周女帝当立的思想。这种佛家经典的出世在盛行迷信思想的古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武则天的登基去掉了很大的阻碍。佛教帮助武则天塑造合法人设,来挑战世俗的伦理和观念。因此,武则天兴建佛寺,铸造佛像,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对抗李唐的道教。在武则天积极的推动下,佛教势力大增,成为武则天掌控民间思想的手段。从佛教本身考虑,为了保住其地位也必然不遗余力地为武则天的统治保驾护航。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