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产业浮沉,从偶像到农田:种地综艺引领新时代
随着《超机智青年大会》等节目的热播,内娱产业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这场热潮的背后,一些深刻的问题也开始显露。近日,一则杜华的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后面的一个团,马上就可以出道,年龄比你们更小,条件比你们更优越。说的不好听,你们就是产品,产品就要有产品的属性,有商业价值。”这番话虽是为了营造节目效果,却也不禁让人思考当下内娱偶像产业的真实状况。
在这个背景下,引人深思的是,如何在内娱产业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10月末,《The 9解散演唱会》的结束似乎为内娱选秀时代划上了句号。内娱产业曾经如梦幻般繁荣,但如今却在衰退中。这也引起了人们对内娱产业未来的担忧,以及内娱偶像如何在行业的寒冬中生存。
近来,一档综艺节目《种地吧》成为内娱产业的一匹黑马。节目中少年们从绚丽的舞台走进农田,通过实实在在的农事劳作,获得了观众的喜爱。这种田园综艺的出现,似乎为内娱产业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然而,杜华试图通过模仿《种地吧》的模式来吸引观众,使偶像在社交媒体上赢得关注,却引发了一系列讨论。《种地吧》的成功能否被复制,内娱偶像养猪后的出路又在何方?
回顾起问题的根本,为何内娱偶像们会陷入养猪的境地?一方面,随着选秀节目的终结,大量“秀粉”流向其他兴趣领域,使得选秀事业逐渐寿终正寝。这不仅让等待出道的练习生失去了通往成功的捷径,也使已经成功出道或未出道的“秀人”失去了再就业的机会。
另一方面,近年来,偶像翻车事件频发,内娱偶像的口碑受损,整体素质亟待提升。产业链不够成熟,人员管理机制不足,使得一夜爆火的偶像很容易因翻车而名誉扫地。红人经济和直播的兴起更是模糊了网红和偶像之间的界限,带货能力成为第一生产力,进一步削弱了内娱偶像的地位。
然而,有一些内娱综艺节目,如《种地吧》,正在尝试打破内娱偶像的固有形象,为“秀人”提供一种新的再就业可能。该节目通过真实展现少年们的劳动过程,打破了偶像的完美神话,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少年们真实的努力和付出,让观众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使得这群年轻人变得更加接地气。
此外,通过将农田和农业劳作作为舞台,节目强调了真实的才干和努力,展现了青春的奋斗能量。相较于灯光璀璨的演播厅,这种自然而真实的表演方式,让观众更能感受到少年们的真诚和努力。
与此同时,《种地吧》契合了当下时代的情绪,呼吁以坚定的生命力量反对内卷和躺平,鼓励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确定感。这种主张与观众当下的价值观相契合,使得节目更具有吸引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种地吧》的成功并非简单可复制的套路,而是一次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真实尝试。光是追赶农田热度是行不通的,真实的情感和真挚的表演永远是创作节目的关键。
内娱产业的未来,或许并非只有农田综艺这一条出路。在内娱产业经历盛衰之际,重新审视偶像的定义,摒弃完美光环,真实地展现自我的一面,或许是一个新的起点。正如罗翔所言:“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偶像,但是需要榜样。”
在这个时代,内娱偶像们或许无法像以往那样轻松出名,但真实、真诚的榜样可能会更加深入人心。毕竟,大浪淘沙之后,只有被命运选中的真黄金才会留存。或许,这是内娱产业迎来新变革的时机。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