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没有一个强奸场面的电影,处处透露着受害者的悲伤
小启/文
提到和“强奸”有关的电影,我们常常都会想到极富噱头的画面,比如保罗·范霍文的《她》里,于佩尔遭到歹徒袭击一幕,又如汤姆·福特《夜行动物》中,构图精美的奸杀抛尸画面,或者就是《我唾弃你的坟墓》那样的,简单粗暴和血腥。
但有这么一部电影,完全没有任何直接描绘强奸的场面,甚至连“强奸”二字都不曾在片中出现,却将一起入室强奸案呈现得极其震撼,那就是伊朗电影《推销员》。
这部电影获得了第 89 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该片的导演是伊朗的阿斯哈·法哈蒂,他曾在2012年便凭借《一次别离》斩获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法哈蒂的剧本设计总是以一个道德困境为基础,从《一次别离》《关于艾丽》到《推销员》,每一部电影他都要设计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而且这样的难题大多以宗教教条来让当事人无法抗拒。
整部电影像一台舞台剧,充满了戏剧张力。每个角色都各司其职,有着自己的故事。把这些丰满的人物凑在一起,就让这部虚拟的电影变成了真实故事。
电影围绕妻子遭遇强暴展开,却从未对这一遭遇有任何镜头性的描写。同时在这之后,电影也未对身为受害者以及作为这一遭遇主角的妻子进行详细的展开,反而把主要描写放在了丈夫身上。
影片中最大的一个讨论点就在于,妻子到底有没有被强暴?
电影前段看着一点也不像,但中期你会不自觉地怀疑女主是不是被侵犯了。不过到了结局你会明白,自己这样的惯性思维正是导演想要批判的:总是喜欢胡乱揣测,习惯标签女性,这也是女性在被骚扰和侵犯以后经常不愿报警的原因,其实普通人的伤害往往比侵犯者本身更大。
《推销员》还给我们留了一个细思极恐的空间,很多细节能引导观众去深入思考,为什么丈夫如此仇恨犯人;为什么丈夫最终放走犯人后掩面哭泣;为什么女主有时候的表现看着并不符合常理?
其实,所有人都在说谎。
大家对事情真相心知肚明,但没有一个人愿意捅破这层薄纸。
电影精妙的设计和留白告诉我们,这群人无法依靠所谓的法律、警察和真相,还要背负宗教带来的“羞耻感”。亲自把事实变成谎言,大概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悲剧所在。
————————————————————————————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