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新:商业片与文艺片共融,我更像一个匠人
今年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备受瞩目的一幕是黄建新获得了东西方交流成就奖,并展映了早期电影作品《错位》。展映后,黄建新与平遥电影展创始人贾樟柯进行了深度对谈,回顾了他的导演生涯,分享了作为导演、监制的经验,同时也分享了他对整个电影行业的独到见解。
黄建新的早期电影作品如《黑炮事件》和《背靠背,脸对脸》偏向文艺风格,强调表达,更像是作者的个人电影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涉足商业片,尤其是在主旋律商业片领域,成为了《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等影片的导演、制片人、监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谈到商业片与文艺片,黄建新强调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实质性的矛盾,认为大家应该在各自的领域内共同发展。“我是拍文艺片出身的,我发现我们文艺片的导演们容易批评商业片的导演,但商业片的导演很少批评文艺片的导演,我一直在说大家其实可以共同发展,各做各的事情。”
黄建新认为自己更像一个匠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我一直认为我有点不够艺术家的位置,我是一个很好的匠人。我相对比较聪明一点,其实是很能学东西,有时候看一些国外电影会把它融合去学。”
在分享监制经验时,黄建新强调了两个关键任务。首先,监制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导演,要在导演与投资方之间建立一道墙。其次,要规划好从创作到制作的整个电影流程,确保导演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最好的保障。
“监制的第一任务是保护导演,要建立一堵墙。现在电影越来越多的多方投资,有一些是专业投资公司,老板是懂的,很多不是专业公司,如果每个人都去跟导演谈想法,那导演还要拍戏吗?所以监制有一个任务就是保护导演,要挡在这些意见前面。”
同时,黄建新也强调了创作过程的单纯性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制片团队和监制的职责是保护创作,让导演能够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完成作品。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