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先生》:你选择什么 你相信什么
如果杀一个好人,可以救一群坏人,那么你会作何选择?《妙先生》用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纠结的设定为展开,在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里被放大聚焦的实则正是人性本身,而在制造善与恶的对立后,电影中其实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人与坏人,人性的复杂决定了善恶的混沌,这是一场专属于成人的童话。作为一部沿袭《大护法》画风的国漫电影新作,《妙先生》其实在剧情的构思上并不如《大护法》巧妙,甚至于电影在某些方面的表达上是过于直白说教的,这是因为电影有着过大的信息量,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却又并不足以将其一一逼到,而于此同时电影在动画制作上也存在着明显的粗糙感,缺少精细的打磨,但这些问题相较于电影天马行空的奇想,是瑕不掩瑜的,他仍旧能引领观众走进一个充满奇幻却又尤为写实的新世界。在《妙先生》里,彼岸花会生长在生性纯善之人身上,但彼岸花却使周围的人越发堕落,贪婪使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冰纨玉谋利,然而获得冰纨玉的代价则是人会得苦寒症,如果想治疗这一疾病,则需要火蝉蜕,为了获得火蝉蜕,人们又开始捕捉火蝉,火蝉的稀少则又使彼岸花的得到了繁衍,在这个无解的循环下,人类行将走向灭亡,破解这一困境的办法,便是杀掉彼岸花的宿主好人,于是电影的主人公寻迹者丁果一行踏上了“杀好人,救坏人”的破解彼岸花之路。面对本自无辜的生命,丁果一行将选择权留给了好人自己,生与死,好人该如何抉择?这是电影第一个首当其冲的戏剧张力,然而即便好人选择牺牲,这也并不能打破丁果作为寻迹者内心的煎熬,丁果的本心是希望挽救人类世界,但在破解彼岸花,面对好人为之牺牲过程中,丁果却也越发洞悉了人性的贪婪与黑暗,纯善之人的牺牲,是否真的具有意义,为破解彼岸花引起的杀戮又是否真的正确?善与恶于此形成了鲜明而又复杂的矛盾。正如同这个世界没有觉得的善,这个世界也同样没有绝对的恶,恶与善的形成是既对立却又并存的,这一点在电影中的反派笑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幼年的经历使他历经艰辛,也看尽人间丑恶,在他认知的世界中已然并不存在善的概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对世界的仇恨使他成为了电影中企图毁灭人类的反派,但他恶的源泉又正如同电影中彼岸花,冰纨玉与火蝉蜕的相克相生,何尝不是这个世界的造物呢?由此我们再来看电影中选择牺牲的好人,其实会发现这个看似荒诞的寓言故事并不荒诞,当我们认为一个人是至真至纯的好人时,那么他其实一定为这一称谓付出了无数远非常人所能比拟的牺牲,只不过电影以一种更为极端的设定将这一概念表现了出来,这种选择的背后是勇气,是毅力,更是一种对善的坚守。即便要为此付出生命,也希望这个世界能更加美好的选择,是电影在善恶之上真正打动人心的所在。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