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边的人们》:用心用情用功书写大运河的绿色之路
现实题材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8月18日在央视一套首播收官,收视表现出色,受到好评。该剧以大运河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历史文化保护为线索,把新时代运河边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生活当作审美对象的整体来把握。全剧精心描绘运河沿岸各色人物精神世界与时俱进的深刻变化轨迹,多维度展现了大运河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伟大变革。《运河边的人们》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直面人生,开拓未来,倾情书写大运河的绿色之路。该剧辩证认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形象展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相生相依关系,并将大运河广博的历史内涵与外延落实到人民真实的现实生活中。
全剧塑造了新时代“运河人”丰富而鲜活的群像,诠释了个体命运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运河边的人们》在叙事上,精准凸显了“大运河”与“小人物”的两极联系。从宏观上看,该剧着笔于大运河在历史发展中治理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修复文化遗产、再现历史景观、改善两岸民生、申遗走向世界的进程。大运河的“大”,不仅体现在其流经6个省、2个直辖市、25个地级市,影响着中华大地广袤的自然环境。更在于其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遗产。剧集注重全面体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互补生辉;历史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共生共荣;生态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依相存;并由此呈现出大运河顺应时代、继往开来,连通历史与现在、中国和世界的“大气象”。 剧情虽围绕主人公路长河的工作经历展开,看似一部环境保护的行业剧,但又远远超越了题材的局限。这部剧把时代发展、人民生活当成审美对象的整体来把握,使其在作品的思想深度、历史厚度和表现力度上,都高于那些局限于只表现某一行业、某一战线生活的行业剧。从微观上看,尽管该剧主题鲜明、立意宏大,但所有的大发展、大变革、大事件又都是通过“生活流”的叙事方式落点到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
这就令全剧说人话,接地气,通人心。例如大运河治理改造的历史走向和时代精神,这一宏大主题是通过主人公路长河的职业选择、人生追求和愈挫愈勇、攻坚克难来呈现的。剧中人物的塑造往往靠事业与家庭双线并举、交叉叙事。从截污清淤到申遗成功。大运河每一步的变迁都体现在两岸百姓富有烟火气息的家庭之变、生活之变、人生遭际之中。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