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龙:努力与卷的区别,内卷是不高效的选择
在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开幕式上,《河边的错误》以开幕片的身份首度亮相。原著作者余华、导演魏书钧以及主演朱一龙共同出席了映后见面会,与观众分享了影片的幕后故事和创作心得。
朱一龙透露,为了塑造这一角色,他付出了大量准备工作。提前一个半月前往拍摄地,深入刑警大队观察生活,甚至前往精神病院体验。面对眼前所有安静注视的精神病患者,朱一龙直言自己心生战栗,但这段经历对他塑造角色起到了莫大的帮助。
为了迎合角色的前后状态变化,朱一龙将体重增至160斤,随后再减至140斤。因为这个角色的心理状态极为复杂,难以捉摸,他通过生理上的变化来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角色。
影片中,朱一龙饰演的角色为了破案而发疯。主持人询问余华对于当下年轻人对发疯题材的热衷的看法时,余华表示发疯不过是一种情绪,只是情绪陷入了僵局,而生活并不会如此。他建议,在情绪亢奋的时候可以选择与朋友一起旅行,或者继续保持忙碌,往与情绪相反的方向前进,就像影片中的角色马哲一样,通过几次反向奔跑最终找到了自我。
对于现场观众关于内卷的提问,朱一龙认为,互相卷并不代表在努力,这个过程并不高效,只会损失生活品质和消耗精力。他建议大家保持良性循环,多出去看看,享受生活。
余华也补充道,卷和躺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当感到疲惫时,躺平是一种对卷的治疗,而卷则是对躺平的治疗。人生就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