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上映,谈谈电影修复
电影修复其实和在故宫修文物类似,就是还原被修复者本身的样貌,基本上不存在自我创作的过程,修旧如旧。那故事一样,主角也没有变的电影只是为了去除噪点,让其变得更清晰,就要拿去修复么?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电影修复的目的要从电影最初的载体开始讲起。之前的电影被保存在胶片里,而胶片是一种易燃的材质。无论是《天堂电影院》和《无耻混蛋》你都见过胶片燃烧的速度,所以将电影从胶片上转移到更安全、稳定的介质上,是电影修复这件事存在的必要性。这不是杞人忧天,在1909年曾放映过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丰泰照相馆就遭遇过一场大火,很多老电影胶片付之一炬。除此之外,胶片还是一种娇贵的东西,存放时间长了会出现霉斑,放映时的不留神会让其出现划痕、闪烁等种种问题,很多地方都为存放胶片建立了恒温的特定空间。但这种只能保证存放,无法控制放映中出现的问题。电影不可能一直躺在资料馆里,它的价值体现在让更多人看到。保存这个价值的方法就是电影修复。这么娇贵的东西,光是清理就很讲究,当然不能直接用布擦,目前主流手段是用超声波水洗来清洗表面污渍,然后再将保存完整的胶片上的图像数字化,扫到电脑里。而那些保存不完整的就要下狠功夫,基本上修复电影比拍电影还要难。目前全球历史最悠久的电影修复机构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工作室。在胶片修复上,只有少数是能靠电脑自动修复的,而其他大量需要人工修复的地方,都是要一帧帧的去调整。电影是一秒24帧的艺术,电影修复是一帧一帧的技术。假设我们看电影时看到有一个黑斑出现在屏幕上,闪烁了3秒,他们的工作量就是3×24。这样算下来,一部90分钟左右的影片,约有12万—14万帧画面。通常情况下,每人每天能够修复6000—8000帧,大概是4—5分钟的片段。遇到修复难度大的片子,每人每天只能修复几百帧,大约20—30秒。在这个过程当中,“修”和“复”是要分开的。修的过程中噪点是最大的难题,我们现在的分辨率要比之前高很多,而噪点和分辨率是成正比的,分辨率提高之后,噪点就更加明显,而且这是整部片子都需要攻克的难题。那么在正片降噪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修复人员来回反复的调试,还需要实地放映去看在大银幕上的呈现效果。一些影片需要达到现在的4K分辨率,那就需要将分辨率提到4096x2160,885万像素。之前,好点的电影有蓝光版,大概是1920×1080,在早一些的时候可能只有720×480,这个工作目前国内只有中国电影资料馆和上海电影技术厂可以做到。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