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狂花》成为彭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彭莱的身上有着非常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摇滚女星的影子,那个也是女性在摇滚表达中没有缺席的时代。最初接下彭莱,姚晨看了国内外大量摇滚乐队的纪录片,视频和文字资料。“像国内当年最出色的罗琦、蔚华她们这一代摇滚乐手,和彭莱所处的时代背景差不多,
那时候女性摇滚音乐人整体而言还是少数。我自己很喜欢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在做人物小传时期看了很多相关的资料。”这种图片和视觉上的阅读仅仅是建立对摇滚职业的一个基本认知,并不能直接拿来主义,套用在角色身上。“年轻的时候,骑自行车去看livehouse,那时我也听窦唯、何勇、张楚、许巍,这都是那时候我们非常喜欢的摇滚乐手,但不能说我对摇滚就是极其了解的。因为我自己平日里听民谣居多,所以演这个戏我也是需要调整我自己内心的节奏。”为了更好的成为“彭莱”,姚晨还去找当下的摇滚乐手聊天,比如石璐。
“石璐告诉我,其实摇滚就是在台上演唱的时候,表达你自己就OK了。”这句话对于姚晨的提醒是很大的,当时的她还在努力为“彭莱”寻找一个原型,企图找到一个人物往“彭莱”身上套。“任何人都套不进来,因为她们都不是彭莱,彭莱的个性是非常鲜明和强烈的。”作为彭莱,并找到她站在舞台上的方式,试想她怎么去做表达,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摇滚狂花》开场的演出中,也是剧中彭莱少有的关于过去巅峰时刻的描述,开场前,姚晨对着台下的观众,大喊“喂!喂!喂!”这三声,没有任何摇滚乐手在台上有这般参照,“就是突然出现在我的脑子里头,下意识这么去做了。”这场戏也是《摇滚狂花》中的一场重头戏,同样让姚晨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