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喜剧》:真正属于当下和未来的电影
三个自由浪漫的年轻人,过着各怀心思的人生:有人急着摆脱单身,有人想在结婚前放荡一番,有人想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因为一次情感出轨,三人扭结成了一团“嬉笑怒骂”的乱麻。当各种价值观碰撞在一起, 当一个人需要平衡亲情友情与爱情……他们慌乱的生活,就像是半个喜剧。“一半是喜剧,一半是正剧”,当有人问起《半个喜剧》的另一半是什么的时候,导演周申如是答道。确实,它不像绝大多数的喜剧电影只有包袱和笑点,呵呵一乐之后只剩呵呵。用喜剧讲一些深刻的话题,往往更能深入人心。笑中带泪,泪中带笑,言有尽而意无穷。我突然想到了许许多多称赞构思精妙画风极佳的高考答题模板。此片亦然。机缘巧合,最近看了很多很火的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总想贴近真实,结果让戏剧的情节略显尴尬。《爱尔兰人》悄悄地用科技创造210分钟的巨制,太多的致敬让他少了一点新意。《南方车站的聚会》据传言有了一点改动,但是血腥镜头除了一时的恐惧好像再没留下什么。虽然以上三部电影都是堪称经典的优秀作品,写这些字的那个人也在各种平台对他们大加赞美,但很明显,之前的几句话已经引向了《半个喜剧》之所长:用喜剧和戏剧把最真实的生活和思考展现在众人面前,光天化日之下。我们总说要创新,要变革,要改变叙事的手段和方法。细细想来,很多这样倡导并用实践“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人早已发际线高驻,分不清公众号和订阅号。用各种各样的前人理论和黑白影片来批判年轻电影人“掉书袋”的所谓专家,让创新的电影不受中老年人喜欢,不被青少年儿童小朋友们注意。创新不是说说而已,只有把自己放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去创造,才可能有和时代产生共鸣的可能。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哄台的风气存在了60多年的校园的报告厅里,这场电影从一开始便掌声如雷,参与感不断。全新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市场。
一半写给喜剧,一半写给自己当人们都在追求三观正的时候,很多人的三观已经不正了。我们苦学马克思的经典理论,知道了要全方位地看问题,于是对也可能是错,错也可能是为了对,我们有了为一切开脱的理由。当人们都在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时候,很多人也学会了瞻前顾后思虑再三。Papi酱有一期视频,讲的是吃火锅想法朋友圈,在思索了和自己相关的所有人的看法和反应之后,这条朋友圈变成了“仅自己可见”。“你现在就问问自己心里怎么想的,不要管别人行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