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喜剧》:中国式“旧浪潮”电影的苏醒
《半个喜剧》是中国“新片旧拍”的一种新手法尝试。影片的选题是现代化的职场感情,集中表现了2019年的现代社会阶级冲突和个人价值的追求。但是在编排剪辑手法上,又采用了西方过去几十年的一些有年代感的“新浪潮”风格。用最简单的话说,这部电影的肉身整体显露出了《the dreamers》的骨架。还有《500 days with summer》甚至《nine songs》的血肉。这一种复辟式的西方旧手法在2020年的前夕被中国的周申导演重新致敬,我自作主张称之为“旧浪潮”。因为主演任素汐她强烈的个人表演风格,我很难不把这部电影和《驴得水》还有《无名之辈》去进行比较。其实这一部电影的整个故事剧情框架和《驴得水》是比较接近,是一种悲凉的绝望的,让人无奈的,但是又无法抽身的境况。
《半个喜剧》只有一半是喜剧,而另一半就是悲剧,所以这一部电影也可以被理解成“半个悲剧”。小人物在倾斜的环境中无力改变世界。善良的人物被感情、权力、金钱等现实条件裹挟,逐步地走向荒诞和崩坏。
东方人的情感表现是比较含蓄的。这样的一种情感表述手法和西方的新浪潮电影风格相碰撞产生了一些很奇特的化学反应。整部电影的情感是一种不显山露水,但是又默默地流淌在其中的感觉。你看不见河流但是能听见水声。里面真正流眼泪的哭戏并不多,但是你能感觉到强烈的戏剧矛盾在人物之间产生和展开。如果您能够理解这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的一个特点,你就能够更加敏锐的感觉的到人物和人物之间情感的流动和变化。其实在整部电影里面人们始终在不断地不断地交换着感情和权力。这种权力,它不仅是指社会阶层权力的交换,它也是一种感情主动权的交换。每个人物的动机和他们的行为都是在这种不断的交换中产生和变化。这也是新浪潮电影的一种特别的魅力。如果您对电影中角色感情的变化不够敏感的话。您可能会觉得人们的行为和行动变化的有一些太过于让人意外。但是其实踏进整个电影的故事中看你又能发现他们的行为是合理的。因为电影题材和拍摄手法需要,演员们在这部电影里其实并没有一些太过于表面的浅层的显露化的演出,他们不需要有非常强烈的大哭,或者大笑。甚至这部电影是没有剧情上的高潮部分的。中国的一些商业化的职场感情电影很喜欢把一些情感的爆发寄托到电影的最后部分。举个例子,像是在《前任3》里面,所有的戏剧矛盾积蓄到最后都是为了能够让男主扮至尊宝,让女主吃芒果。而在《半个喜剧》中,剧情非常的紧凑。戏剧矛盾从电影的开头就已经在爆发。整个过程中在不断不断地产生矛盾,角色之间的关系在不断不断地产生裂缝。这一步电影不需要到最后十五分钟才产生强烈的感情冲动,实际上感情冲动在电影的开头五分钟就已经产生了。略微可惜的是,主演彭昱畅和任素汐在这部电影里面贡献了足够好、但是还不够出色的演技。尤其是任素汐,她其实始终没有跳出自己一个套路化的角色设定。一个内心坚强,同时又脆弱,体内充满矛盾,孤独的不被理解的女强人。无论是驴得水。还是无名之辈,还是这一次的半个喜剧,其实她演的都是同一个角色。而彭昱畅我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我只能说他演的比上一次《小小的愿望》要好多了,但这是一部带有一些文艺气息的剧情电影。他不够丰满的表现是不足以撑起男主角这一个角色的。最后总结一下这一部电影。比较好的地方是在于剧本的编排,虽然是一个世俗化的写实故事,编剧依然安排进去了足够多的戏剧冲突和转折。人物的关系在里面不断地变化矛盾又扭曲。男主角身边不断的地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裂缝,而且男主角丝毫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愿意向世界低头。就像电影片名半个喜剧所说的一样。这部电影的结局只能算得上是半个团圆结局,这在国产电影里面是很少见的。演很有勇气地采用了非主流的剧情和非主流的拍摄手法。在商业化和文艺中间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这种硬派的体验是中国电影的一股清流。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