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玩家》刷屏:所有的情感纠缠,都是自找麻烦?
在最新热映的电影《失控玩家》里,有一个有意思的情节:一个叫盖的小哥,本来是游戏《自由城》中的NPC(非游戏玩家)。在设定中,他是一个银行出纳员。在意识觉醒之前,他和绝大多数NPC一样,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比如,每周一早晨,他会跟金鱼说早安,打开衣柜穿上蓝衬衫,然后走入街角咖啡馆,喝一杯“中度烘焙”的咖啡,再跟自己的好友巴迪到银行上班。太阳每天升起,“盖”的人生剧情,也是每天地重复循环。观影至此,我突然有一个联想。如果说NPC的人生是被游戏开发者设置好的,难道现实中有血有肉的我们,就拥有“人生或情感剧情”的自由选择权吗?我曾听过很多真实的故事:他们长时间陷入在一种“情感模型”中,无论换了谁,一切都没有什么不同。难过、痛苦、迷茫、沉溺……仿佛游戏中“盖”被设定好的 “人生程序”。这一切都是为什么?这些被设定好的“程序”又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获得自由呢?被设定的“情感模型”是什么?接下来,我将从“配角”和“剧情”两个角度来深度分析。配角 VS 移情女友小R曾说起一个感觉:“当那个男生第一次蹲下来给我剪脚指甲的时候,我感觉到脑袋嗡地被撞了一下。好像有个很远的声音从远处传对自己说,完了,完了……”她的预感非常准。那个长相普通的男生,后来成了小R的男友。两个人相处的过程,可谓是充满戏剧性的色彩。比如,对待小R的信息,男生常常不回。“我早上给他发消息,中午给他分享视频,他总是隔很久才回我,大部分情况是不回,也不解释。也许,他觉得任何事情都比我重要,觉得这段感情不值得他花一点儿时间和精力去维护。。”为此,她沟通过、赌气过。最后,男友岿然不动,小R却耐受不住分离的痛苦,自己跑回去求复合。“太没自尊了,我知道。”小R沮丧地说。借助理性,这位男士并没有让小R体会到被爱、被珍视、被呵护等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反却是各种被忽视,并不断地陷入自我怀疑。那为何,她还是无法控制地要回到并且待在这段关系里呢?也许,那个剪脚指甲的画面包含了很多的信息量。在小R的童年记忆里,母亲在外工作,偶尔的回家便成了稀罕事。因为只要母亲一回家,就会给她编辫子,剪指甲。那个时候,她才能对其他小朋友自豪地说:“我妈妈回来了。”所以,成年以后的小R才会在一个给自己剪指甲的男生面前,找到了宿命般的回忆。那里面包含的是一个充满不安和低价值感的小女孩,对母亲的深度依恋和渴望。她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男友身边,象征着一个孩子不断地趋向母亲的怀抱。换句话说,小R对男友产生了一种移情之爱,它缺乏现实基础,是一种退行状态下的爱。但是却令小R不可自拔。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