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杀》票房领先暑期档,“话题电影”又赢了?
暑期档终于热了。截至14日中午,今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电影总票房(含预售)超过40亿元,其中7月3日上映的《默杀》以8.16亿元暂列榜首,《默杀》讲述了女孩小彤(王圣迪饰)长期遭受校园欺凌的故事,但母亲李涵(张俊宁饰)对此保持沉默,随后欺凌者相继消失。
李涵和校工林在福(王传军饰)相继被警方列为嫌疑人。随着调查的深入,案件背后的复仇计划逐渐浮出水面。。。猫眼专业版预测,这部电影有望成为春节后第一部10亿元的影院电影。影片导演柯文利曾执导过《误杀》和《唐人街侦探》。他透露,影片的核心思想是:“有时沉默可以杀人。即使只是微薄的力量,我们也可以帮助别人。”
《默杀》聚焦校园欺凌主题,其中穿插了家庭暴力、慈善欺诈捐赠、性侵犯、偷窥、未成年犯罪等诸多敏感话题,“电影默杀关注校园欺凌”、“默杀张俊宁看到女儿被欺负绝望”等话题,在电影宣传中获得了相当大的传播数据。“校园欺凌”的主题与现实事件联系在一起。
《默杀》引发了见证人的声音,真正的欺凌事件再次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不难看出,《默杀》正在走“消失的她”的营销之路。2023年,陈思成监制的《消失的她》成为端午节票房冠军,最终票房35亿元。影片将“泰国孕妇悬崖案”、“印尼夫妇巴厘岛受害案”、“畸形秀”等东南亚都市传说融入影片,以好奇的话题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对于以犯罪悬疑为主题的作品来说,满足好奇心、强调视觉刺激、调动观众情绪是吸引观众的杀手锏。从票房来看,这一举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从口碑反馈来看,批评《默杀》“元素太多”的声音并不少。受害者被虐待的面部镜头让很多观众感到不舒服。
一些观众在评论区留下了“一次又一次的猛药更像是电影市场的透支疗法”的评论。有影评人指出,犯罪元素堆积过多,甚至影响了电影的正常叙事,每个主角都成了承载话题的工具人,让观众难以同情。对每一个话题的分析都是肤浅的,主线分散,核心不深,也是《默杀》中存在的问题。
现实主义作品引发社会话题有先例。2018年,《我不是药神》对生命尊严、医疗道德、患者权益等方面的分析引起了全民的思考。该片被业界评为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现实主义主题创作模式。然而,《来福大酒店》也以真实事件为基础,讲述了患者互助的故事,但由于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讨论过于简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2019年,反校园欺凌电影《年轻的你》票房15亿元,掀起了“校园欺凌”和“未成年保护”的热潮。如今,《默杀》再次被贴上“反校园欺凌”的标签,却被质疑形式大于内容,陷入了不受欢迎的困境。2023年,许多关于社会热点的强烈主题电影上映。
关注出身家庭困境的《愤怒的海洋》获得了5亿元的票房,旨在讨论缺乏爱和错位对青少年的伤害。然而,电影上映后,观众的讨论点更多地关注极端的角色设置,被指控在深度和细腻程度上略有不足,对出身家庭问题的理解和感受不如导演曹保平的《狗十三》深刻。
以海外欺诈为主题,改编自数万个真实案件的《绝望》成为2023年夏季黑马。这部电影专注于欺诈案件本身和受害者的经历,并向观众展示了罪犯的残酷行为,并发挥了警告作用。鹦鹉杀,也是一个反欺诈主题,以“杀猪盘”欺诈犯罪为宣传点,由于叙事重点偏移——描绘了大量的女性情感困境,未能取得票房成就。
现实主题的主题是电影的自然优势,但它不能护送电影的票房和声誉。问题只是电影表达的第一个层次。在有限的规模下,与社会问题相比,精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主题讨论可以给电影更持久、更深远的影响,使作品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值得反复观看的经典杰作。
搜视网,中国专业的电视直播节目导航(EPG)网站,提供最新电视直播节目表、卫视直播节目单,最新电视剧分集剧情介绍,演员表以及电影、电视剧、最新电视剧、最火电视剧、综艺视频聚合在线观看。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