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死亡和机器人2》想象人工智能时代的爱和死亡
机器人取代人类,早已不是一种仅存于科幻小说的想象。机器技术不仅抢了流水线和办公室工人的饭碗,还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算法能够预测人类的喜好,精准地向我们推荐商品、餐厅、音乐和约会对象。人们无从选择地把选择权交给算法,已成常态,甚至无法分辨,到底是我们选择了算法,还是算法塑造了我们。于是,对自我的怀疑成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一层底色,这也是《克拉拉与太阳》的母题之一。石黑一雄在采访中提到:“既然人工智能都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人的存在还是独一无二的吗?”这种对人类存在的反思不仅限于自我,石黑一雄还将思考延伸至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对于我们的家人朋友而言,人工智能可以轻而易举地提供一个我们的数据化副本吗?人工智能是否会重新阐释“爱”的定义?
这些疑问,被写到《克拉拉与太阳》中来。因为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后遗症,母亲已经失去一个女儿。看着二女儿乔西的身体每况愈下,母亲不仅担心和心疼女儿,还怕自己承受不了失去孩子的悲痛而崩溃。她企图将自己对女儿的“爱”,寄托在克拉拉上。于是,购买机器人克拉拉成为一场无意为之的精心策划。母亲恳求克拉拉彻底学习乔西的举止和内心,不是为了乔西,而是为了那些“爱”乔西的人。灵魂、爱和死亡,在《克拉拉与太阳》里紧紧缠绕。人工智能是否能复制和取代人类的灵魂?若能,那爱在人类肉体死亡后能否得以延续?石黑一雄并没有在小说里给出一个正面回答,而是通过不同角色的想法来引导读者思考。卡帕尔迪先生是制作人工智能版本乔西的负责人,他认为,“乔西的内核中没什么是克拉拉所无法延续的”。被卡尔帕迪先生和母亲寄予厚望的克拉拉也觉得,复制乔西是一个虽艰难但终有尽头的任务。只要用心观察乔西,就能演好乔西的角色。因为人心无论多么复杂,也一定有限。这些想法遭到乔西父亲的极度厌恶,但在父亲内心深处,他也害怕地怀疑卡帕尔迪先生和克拉拉是对的,“怀疑如今科学已经无可置疑地证明了女儿身上没有任何独一无二的东西”,而人们爱着彼此都是基于自我欺骗,此生最珍视的东西都是基于一种固守的对独一无二的迷信。人工智能影响了人类的生存方式,是小说,也是现实。通过父亲的不安,石黑一雄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人们在漫漫生命中,将独特性当做存在价值的证明,也将其定做与他人相爱的锚点。
那当人工智能向我们造成冲击之时,我们如何重新认识以往固守的生存信条?人类将如何为自己找寻存在的价值?石黑一雄也通过克拉拉的转变,给出对独特性的另一番解读。父亲的愤怒让克拉拉发现,每个人心也许都是独特的,都有克拉拉不能触及的部分,乔西的也一样。但克拉拉无法彻底学习的那部分,不在乔西心里,而是在那些爱她的人心里。克拉拉可能真的无法替代乔西,不仅因为模仿能力不足,还因为他人对乔西无可替代的坚定迷信。事实上,克拉拉能否成功替代乔西,人工智能能否完全替代人类?我们无从得知,因为石黑一雄给了这个故事一个温暖的结局,乔西奇迹般地痊愈了,爱乔西的人们也无需在人工智能问题上再费神和痛苦。故事里的人们逃过一劫,却留给故事外的我们无尽思考。赋予爱人无可替代的独特性,是一针无法自抑的安慰剂,还是明知故犯的决定?不过,无论否认独特性,还是对其重新肯定,都将是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对自己和他人的重新认识。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