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小队》展现家国情怀,弘扬抗战精神
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影视集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37集电视连续剧《区小队》,在中央八套和广西卫视等台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好评,在全国卫视电视剧收视率统计中,曾一度保持前十位左右的不俗成绩。该剧讲述了抗战时期,发生在太行山东麓风铃渡的抗日故事。清华大学一批爱国学生投笔从戎,前往根据地知识报国。在八路军区小队护送穿越日军封锁沟时意外暴露,死伤惨重,只得在华北平原与太行山接壤处的一个小山村风铃渡就地隐蔽。他们在区小队和老百姓的掩护下建立秘密兵工厂,并与凶残狡猾的日军不断周旋、斗智斗勇,最终研制出高爆炸药,将据点的敌人一网打尽。
艺术来源于生活,优秀的文艺作品无不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区小队》虽然只讲述了几名大学生和当地老百姓的抗日斗争故事,却能在浩如烟海的抗日剧中脱颖而出,广受好评,我感到主要在于较好地突破了多年来抗日神剧的窠臼,作品有温度、有筋骨、接地气,展现了小人物的大情怀,人物形象真实、感人。作品具有浓郁的河北特色、燕赵风骨,绘就了当年边区人民英勇抗战的壮丽画卷。
一是英雄人物的接地气。战争造就英雄。该剧的男主角刘大强开剧并不算一名合格的指挥员,他性格耿直,作战勇敢,但脾气暴躁,处事不周,因到敌据点抢夺枪支、大米,被狡猾的敌人顺藤摸瓜发现,母亲和乡亲们惨遭杀害;因不听劝阻,强打据点,中了敌人的埋伏,区小队损失惨重。血的教训使刘大强一步步成熟起来,最终成为一名智勇双全的八路军指挥员。像刘大强以及冯娇、李玉凤、王五爷等剧中的英雄人物,在当时的晋察冀边区数不胜数,如因作战勇敢被称为“韩猛子”的四分区八区队队长韩增丰,被誉为狼牙山式战斗英雄的井陉县一区妇救会武装部长吕秀兰,刘胡兰式的女英雄——晋县六区妇救会干部杨岭梅。也正因为这些英雄人物的似曾相识,才能使观众感到真实和亲切,冯娇、李玉凤的壮烈牺牲,才更加直戳观众内心深处的泪点,撩动深藏于心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