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人家》显后劲儿,国风轻喜剧与传统文化的生动交融
2024年,某平台的古装剧真是从头到尾都火得不行,这次轮到了《蜀锦人家》。剧集播到一半,后劲越来越足:有人终于等来了心心念念的抢亲大戏,实力派演员的精湛演技让剧外的观众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有人反复回味着《蜀道难》剑舞等经典场面;当然也有人急着喊话某平台:“快开超前点播,别逼我求你!”
某平台站内、猫眼、灯塔等多个数据平台都显示,这部剧在本周内迎来了单日热度和播放量的新高。不仅如此,它还登上了某平台海外版全站内容的榜首。虽然一开始没有爆炸性的开局,但《蜀锦人家》就像它展现的气质一样:温暖治愈、轻松有趣,又不失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底蕴,慢慢走进了观众的心里。
除了那些磕糖磕颜的追剧党,还有另一批观众也值得关注:他们有的在追剧的同时恶补蜀锦知识,有的用专业知识为网友科普蜀锦,还有的直呼“想去四川的心已经按捺不住了”……
这也是《蜀锦人家》的独特魅力所在:它以蜀锦织造技巧为切入点,将非遗元素融入影视创作中,以独特的“中式之美”在古装剧潮流中脱颖而出。
某平台以影视剧为桥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年轻观众在追剧中走进传统文化,实现了影视作品的文化价值。这部剧也获得了央视新闻的点赞,四川文旅、四川博物院、成都蜀锦织造技巧等官方机构也纷纷为其打call,真正实现了影视剧“带火”传统文化的目标。
《蜀锦人家》实现了好故事与观众的双向奔赴,也实现了某平台平台与传统文化、年轻观众的多向奔赴。
轻喜元素已经成为国产剧的常态打开方式,但《蜀锦人家》的“轻喜剧”并非刻意营造,而是深深植根于人物、地域和文化之中,由内而外地辐射到整个故事中。
在人物塑造上,“喜感”渗透到了每个角色身上。主线人物的性格设定新颖,喜剧性十足,比如季英英和杨三郎,他们的性格中既有爽辣直接的一面,又有活泼喜感的一面。在群像塑造上,性格鲜明的人物碰撞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搞钱小分队”里的每个角色都让人捧腹大笑。
整个故事的喜剧性与川渝地区密切相关,川渝人的性格特质、生活日常以及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的渗透,都让“喜剧”成为人间烟火气的一部分。剧集以季英英为首的飞花会少年创业搞钱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川渝人的性格特质和唐风俗文化画卷。
虽然是一个“天崩开局”,但剧集并没有渲染苦难,而是讲述了热血的创业故事。蜀锦方面,剧集开篇就呈现了蜀锦制作工序的繁杂流程,让观众感受到了蜀锦制作的不易与艰辛。
总制片人阮杰表示:“与其说是喜剧,我更倾向于这是日常。大家认为的轻喜就是我们生活中充满人气儿、充满烟火气、非常有亲切感的日常。”以传统文化为锚,让这份最寻常的人间烟火气和轻喜风格有了更深刻动人的力量。
传播传统文化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而蜀锦文化更是因为制作工艺繁杂、传承人稀少而面临失传的困境。《蜀锦人家》是如何完成对蜀锦织造的呈现和传播的呢?
首先,它必须是一个好故事。这部剧以蜀锦织造为切口,融合了青年创业、人物成长、双强爱情等多重元素,最终将观众带入到了中国古代蜀锦工业经商的大语境中。以小人物的创业为背景,让剧集对蜀锦织造的呈现更加通俗易懂。
其次,通过制作强化蜀地和蜀锦的落地感。剧集通过川普口音、青城山、锅盔等具有川渝地域特质的元素点缀,让观众在追剧中持续强化地域感觉,也让蜀锦文化有了地域文化的承载。
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是在剧中完成对蜀锦文化的呈现。为此,剧组走访了成都蜀锦博物馆,了解蜀锦制作的过程并汲取创作灵感。同时,在制作衣服时采用现代科技+古老织造技艺的方法复现蜀锦文化,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蜀锦的魅力。
此外,非遗传承的魅力不仅在于物,更在于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传承精神。剧中季英英和杨三郎等人对蜀锦传承的探讨和坚守也让人深受感动。
《蜀锦人家》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带动了线下旅游的热潮。不少网友打卡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青城山等地标建筑和景点,相关元素在剧中都有呈现。这部剧也被网友调侃为“四川文旅宣传片”。
近年来,观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文化类节目、晚会舞台和影视剧都纷纷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在某平台平台上,《蜀锦人家》也并非个例,《长月烬明》《为有暗香来》等多部剧都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
未来,某平台剧集还将继续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即将上线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将1:1复刻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的场景,还原汴梁百姓的烟火日常;古装传记《阳明传》将展现古代名人王阳明的一生。
某平台剧集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学气质带给观众最极致的视听盛宴,也带动了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和传播。希望《蜀锦人家》这部匠心制作能被更多人看到,让蜀锦文化和“蜀锦人家”在这个冬天感染更多人。
-
推荐资讯